2024-10-22
郭美懿整理
時序即將入冬,冷颼颼的天氣配上一份熱呼呼餐食,是不少人的小確幸;然而接觸熱水、熱食、熱湯的機會一多,近期燒燙傷的機率也隨之增加!醫師提醒,除了居家、職場與用餐環境防止燒燙傷,「濕滑的地板」、「不穩定的桌子」也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2024-10-18
蔡曉萱 整理
秋冬來臨,不僅氣溫驟降,許多人的心情也隨之低落,這種依循季節轉換而出現與消失的憂鬱症類型,被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因多發作於秋冬,所以也被稱為「秋/冬季憂鬱症」。秋冬日照時間較短、氣溫較低,容易引起情緒低落與憂鬱症狀,患者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樂趣、易怒、昏昏欲睡,甚至渴望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心理師建議,這時候可以建立自己專屬的「情緒保健箱」,也可以透過飲食調整,度過秋冬的情緒低潮期。
閱讀更多
2024-10-16
郭美懿整理
據最新研究顯示,台灣成人高血脂症的盛行率約為25.8%,相當於每4名成人就有1個罹患高血脂,但其中又僅約25%的人接受適當治療和控制。醫師提醒,高血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心臟病、中風和動脈硬化等,還可能引起胰臟炎等其他健康問題,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4-10-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王教授出身在經濟拮据的家庭,童年時經歷許多艱辛,當她成為母親後,便想把自己所沒有的一切都給予兒女,甚至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也難以拒絕。然而這樣的養育方式,卻逐漸讓兒女變得依賴,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成了大家口中的「媽寶」。在外作育英才無數的她,回家卻成了失敗的媽媽,究竟如何平衡對孩子的愛與放手,既不養出媽寶,也不成為寶媽呢?
閱讀更多
2024-10-03
鍾灼輝
整理物品、斷捨離是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它可以幫助你保持整潔、簡約的生活方式,減輕家人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幫助你釋放過去,開始更輕鬆的終活新階段。
閱讀更多
2024-09-23
莊宜芳醫師
記性不好有時不是記憶力問題,而是最初的注意力不足。注意力或信息處理速度在20至30歲達到頂峰,此後隨著年齡增長幾乎呈直線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因此,進入老年後,若仍堅持多工處理的習慣,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閱讀更多
2024-09-11
劉韋德 律師
昨天參加了林先生夫妻生日晚宴,看見他們幸福的樣子,心中真的為他們高興。他們是上個月來遺囑協會立遺囑時與我認識的,雖然彼此認識不久,但我還是被他們友善及熱愛生命的態度所感動。
閱讀更多
2024-09-03
胡肇芳 整理
出國旅遊少不了護照,現在辦護照更方便啦!外交部宣布,9月3日試辦「有條件式線上申換護照」措施,完全符合以下3項條件,就能線上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的「有條件式線上申換護照系統」進行申請:1、居住在國內設有戶籍的已成年國民。2、現持護照已逾期,且最近10年內未有遺失護照的紀錄。3、新護照的資料頁所記載的個人資料均須與原護照資料一致,不可以要求變更,也不可以要求做任何護照內頁加簽、移簽或註銷(例如僑居身分或外文別名)。
閱讀更多
2024-08-19
嫺人
編按:作者嫺人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嫺人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8-12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