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文/鄭名威大家都說三十而立,而我是30而「慄」。這一年我買了人生第一台車、和老婆創業開旅行社、心愛的女兒出生,也是這一年,檢查出了6公分的腫瘤。從小生長於破碎家庭,自從知道確診癌症後,我抱著才6個月大的女兒痛哭,深怕自己倒下,讓這噩夢延續到下一代。
閱讀更多
2023-10-18
郭美懿、趙閎毅
長期耕耘有機市場的永豐餘生技,多年來培養了一群忠實客戶,其中55歲以上族群雖僅占35%,但消費占比卻達48%,是55歲以下者的1.68倍!其中不乏年逾80的銀齡族群,甚至有105歲人瑞連吃16年,「到現在都還能親自打電話來買!」這群熟齡客戶在食物上挑剔嚴格,又能活得健康長久,他們究竟都吃些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8-17
黃明惠 整理
酪梨原產於美洲、台灣產期為每年6月至隔年2月,由於營養密度高被喻為「窮人的奶油」。但你知道,酪梨其實不是「水果」嗎?從 營養學 上的分類來看,酪梨在6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含有豐富的單元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C、E、膳食纖維及鉀,因此有「幸福果」的美名。要注意的是,雖然酪梨營養多多,但要注意一顆熱量相當於一碗飯,若想吃酪梨養生、瘦身也要適量。
閱讀更多
2023-08-03
NOW健康
糖尿病會帶來重大的健康風險,包括心臟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和視力問題等併發症。在美國有超過3400萬人患有糖尿病,占總人口的10.5%,其中大多數是罹患第2型糖尿病。
閱讀更多
2023-07-13
好食課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3-01-09
翁申霖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與專注力自然會從巔峰逐漸走下坡,面對大腦的健康度不如從前,是否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它老去?事實上並非如此,若能適當地補充對的營養素,不僅能維護大腦健康,還能預防認知衰退,哈佛營養精神醫學家(Nutritional Psychiatrist)Dr. Uma Naidoo博士在其所撰寫的文章中指出,自己維持大腦健康、年輕的首要秘訣正是「補充維他命B」,而她也大方分享自己的每日所食。
閱讀更多
2022-09-15
郭美懿
中秋過後秋意漸濃,面對忽冷忽熱的天氣,許多人用當令食補來養肺潤燥,但你真的吃對了嗎?「所謂的均衡飲食,其實是均衡你體內的問題,吃對食物才是真正的養生。」執業近30年的瀚儒中醫診所院長劉潭妹說。
閱讀更多
2022-09-07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苦惱肥胖的人巴不得體重減輕,但就算是急速減肥,一個月內減重太多,也不是好現象。白雁老師提醒,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食慾改變和大量運動,卻無緣無故掉了幾公斤的重量,很可能是疾病降臨的警訊。
閱讀更多
2022-06-02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許多女性為了皮膚光滑,排便順利,不只一天到晚五蔬果,甚至過量取代正餐,吃到一臉發青、手腳冰。白雁老師指出,五蔬果本身沒有問題,但仍要看體質來吃,過量的蔬果可能會造成身體陰陽失衡,不但對身體沒有助益,甚至可能落下病根!
閱讀更多
2022-04-20
林靜芸醫師
我從小不吃肉,肥肉、雞皮、內臟完全不碰,海產也少吃。所以母親每天給我吃一個蛋,最懷念是後院母雞剛下的蛋,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淋一點醬油,攪拌之後真的是每粒飯都香噴噴。我還喜歡吃荷包蛋、滷蛋、白煮蛋、蒸蛋、煎蛋、蛋包飯等等。母親常說蛋可以孵出小雞,養分很夠。求學時期我的身高在班上數一數二,真該感謝我聰明的母親。直到35歲時,體檢發現我的膽固醇偏高,檢討起來唯一可能是蛋吃太多。我從此開始戒蛋並增加運動,奇怪的是膽固醇仍隨著年齡緩慢升高。
閱讀更多
2/ 11
第 2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