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劉秀枝
五個多月前,接到一位認識多年的球友來電。我們倆相當投緣,但平常各自忙碌,不常聯絡。球友說:「我的味覺不見了,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已經兩個星期了,要看哪一科?」
閱讀更多
2021-03-30
劉秀枝
之前參加一個女性成長團體聚會,輪到一位六十歲出頭的優雅女士發言。她患了巴金森氏症。她說,幾年前和先生到一間機構辦事,趁著她先生剛好走開時,櫃檯小姐笑咪咪地說:「你先生很愛你喔!」她問:「怎麼說呢?」櫃檯小姐回答:「你病成這個樣子,又行動不便,要人扶持,他還肯帶你出來。」她聽了,心中一沉,真後悔多此一問,早知道只要笑笑或說聲謝謝,不就得了。
閱讀更多
2021-03-19
照護線上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 神經退化性疾病 。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
閱讀更多
2021-02-20
陳諦、李翠卿
德國執業超過三十年的德國國家藥劑師陳諦,以多年經歷結合德國領先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彙整成《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一書,從眾多保健食品中,精選出輔酶Q10等十大重要微營養元素,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需求,量身打造微營養補充方案,透過了解如何補充有效且正確的營養,才能從根本改善健康、抗老、遠離慢性病。
閱讀更多
2020-07-20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失智和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失智又被稱為漫長的告別(Long Goodbye),它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早做安排,讓自己和家人在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愛卻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2020-07-13
楊雅婷
巴金森氏症病兆多,若出現長期便祕肢體僵硬或手抖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一名60多歲林先生兩年前陸續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睡眠不安穩、動作愈來愈緩慢,甚至寫字也變得不太靈活。
閱讀更多
2020-06-16
林芷揚
隨著年紀漸長,當長輩出現個性、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時,不少民眾都認為是「老頑固」,誤以為年老後都是如此。事實上,許多變化可能是失智的警訊,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才能享有健康、精彩的老年生活。
閱讀更多
2020-05-11
林芷揚
家中是否有長輩或枕邊人睡覺時,會隨著夢境說話、做出動作,好像在演出夢裡的故事?50歲後,若經常出現鮮明、可怕的夢境,伴隨睡眠中出現手部揮舞、喊叫的行為,應特別注意,有可能是 神經退化性疾病 的前兆。
閱讀更多
2020-04-15
林芷揚
全球人口老化是趨勢,失智人口也隨著增加。台灣失智人數目前約27萬,但國內失智症診斷率僅三成,民眾清楚認識失智症的比率只有3%。多數人都擔心失智症找上門,卻對於失智的種類、症狀、預防方法一頭霧水。營養師提醒,透過日常正確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就有助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19-12-03
NOW健康
有1項新的研究認為,只要生活中遵循簡單的7個方式,不僅維持心臟的健康,同時也可能藉此預測失智症風險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的主要作者是由法國巴黎大學附屬公共研究機構的衰老和 神經退化性疾病 流行病學系的Séverine Sabia所帶領。他與團隊研究美國心臟協會(AHA)最佳心血管健康指南(Life's Simple 7)與日後罹患失智症風險的關聯性。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說法,Life's Simple 7是依照7個改變生活方式,改善心血管健康,防止心臟病的發生。
閱讀更多
2/ 3
第 2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