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
編按:資深藝人龍劭華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傳出他曾在當天下午心臟感覺不舒服,卻沒有及時就醫導致遺憾發生,醫師多認為可能是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所致。過往龍劭華曾在2018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擔任健康大使,自曝一天吃十餐還體重變輕8公斤,一檢查才發現已經患有糖尿病。因此,他從2009年起靠藥物控制,但12年來卻抗拒回診,直到疫情關係有了空檔才回診,發現指數全面飆高,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2倍,他才開始積極回診。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導致動脈硬化、嚴重恐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發作時,死亡率超過3成,就算是緊急送醫,仍有半數病人來不及做心導管手術就死亡。糖尿病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不好結果,尤其是血管健康。當血管受損,自然就會引發各處器官的損害,不可輕忽。
閱讀更多
2021-09-14
謝政言醫師
牙齒與口腔的健康,影響你的飲食自由、營養攝取、臉部外觀......,可以說是後半輩子幸福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1-08-11
照護線上
正值壯年的黃先生雖然才四十多歲,不過在幾年前便已體驗過心肌梗塞的慘痛經驗。出院之後,黃先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很積極與醫師配合控制高血脂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1-07-22
李易紓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人數,截至7/21累計來到589.4萬人次,其中AZ接種 306.8萬人次,莫德納282.6萬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4.35%。隨著接種疫苗人數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在討論各式各樣不良反應,記者在接種莫德納疫苗後7天,也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究竟什麼是新冠手臂?只有莫德納這種mRNA疫苗會出現嗎?台大皮膚部教授朱家瑜與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針對「新冠手臂」等3個施打疫苗後,常見皮膚反應來解答。
閱讀更多
2021-07-21
潘建志醫師
這個夏天,你AZ了嗎?接下來1個月,台灣300萬人全部都打AZ,但網路上許多AZ副作用表格,來源自AZ仿單,數字是歐美人體臨床試驗。我最近發現一篇韓國的論文,同為亞洲人體質,由醫護人員接種AZ後報告副作用,數字比較細膩,感覺上更接近台灣人的反應。其中這9大副作用是:注射局部反應、局部壓痛、局部紅熱、局部水腫、全身反應、肌肉疼痛、發熱感、冷顫、疲倦,多數24小時至5天內都能緩解。
閱讀更多
2021-07-14
李易紓
日本政府13日第三度宣布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並預定15日運送抵台,再加上本周內還有兩批自購AZ疫苗將到貨,合計新到貨的AZ疫苗量約200萬劑!隨著新冠疫苗量放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往下開放疫苗意願登記年齡層,只要是民國92年以前出生、滿18歲以上的民眾,都能到疫苗預約平台做意願登記,疫苗種類可以選擇AZ或莫德納,也可以複選,不過未來會以登記AZ疫苗的民眾為優先施打對象。
閱讀更多
2021-07-12
李易紓
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速度再加快,目前開放民國92年以前出生(18歲以上)民眾,可在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上登記接種意願,而先前已登記意願的50歲以上成人,7月13日至7月15日收到簡訊通知後就能進行預約,7/16起開打,不過,未來3週均為AZ疫苗,第4輪或以後才會接種到莫德納疫苗。
閱讀更多
2021-07-07
楊雅馨
夏天到來,最討厭家裡有蚊蟲,叮咬後搔癢難耐、抓傷留疤,快跟著專家做,只要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有效除蚊,輕鬆遠離登革熱。
閱讀更多
2021-07-05
聯合報 / 記者蕭羽耘、陳雨鑫、謝承恩、許政榆
莫德納疫苗已開始擴大施打,指揮中心整理莫德納疫苗仿單,並宣布新的疫苗進入後,接種都會用V-Watch觀察,AZ、莫德納目前已經追蹤5萬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日指出,莫德納疫苗仿單,列的不良反應幾類,常見大於1/10,接種部位疼痛或發燒是常見。另外。還有百分之一以上至1/10有部位紅斑、蕁麻疹。
閱讀更多
2021-05-19
楊雅馨
台灣疫情陷入新一波風暴,原本施打疫苗處於觀望態度的民眾,開始轉趨積極。目前雖暫停自費施打,但隨著AZ、莫德納疫苗陸續進口,後續國產疫苗再加入,民眾有必要了解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
閱讀更多
9/ 21
第 9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