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肝臟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照超音波以為良性腫瘤,沒有回診追蹤...最後竟已肝癌末期!老後不想悔不當初,省掛號費...3惡習快改

tCol 2020-04-13

陳志金

照超音波以為良性腫瘤,沒有回診追蹤...最後竟已肝癌末期!老後不想悔不當初,省掛號費...3惡習快改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掛號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掛號費?」⋯⋯

閱讀更多

六旬男愛吃香腸、喝酒罹胃癌 醫師:注意胃癌7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3-19

林芷揚

六旬男愛吃香腸、喝酒罹胃癌 醫師:注意胃癌7大危險因子

62歲林先生是工程人員,平時生活作息正常,但飲食方面有些不良習慣。平日他的腸胃功能並沒有明顯異常,某次健檢卻發現大腸潛血反應,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罹患胃癌,且已經轉移至淋巴與 肝臟 ,屬於晚期胃癌。

閱讀更多

大便常黏在馬桶小心罹「癌症」?濕熱體質不調理,小心損害腸胃、釀發炎,致癌率增加

tCol 2020-03-13

華人健康網

大便常黏在馬桶小心罹「癌症」?濕熱體質不調理,小心損害腸胃、釀發炎,致癌率增加

你「大便」過後,大便有黏在馬桶?會留意自己大便的便便狀態嗎?有不少網友曾詢問:「大便黏馬桶,是身體哪裡有問題?」、「聽說便便黏黏的代表體質出問題、容易罹癌症,真的嗎?」到底是不是真有這一回事?就讓我們聽聽專業中醫師怎麼說吧!

閱讀更多

喝酒臉紅 其實是酒精代謝缺陷?! 研究:台人高居世界第一

tCol 2020-03-13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喝酒臉紅 其實是酒精代謝缺陷?! 研究:台人高居世界第一

國民健康署指出,喝酒臉紅不是保護色,而是「警告色」,表示有酒精代謝不良的基因缺陷!依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喝酒罹食道癌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特別需要節制,最好不要喝!

閱讀更多

醫師建議:初次健檢擔心荷包失血?掌握男性必做高CP值檢查!

tCol 2020-03-1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醫師建議:初次健檢擔心荷包失血?掌握男性必做高CP值檢查!

一名35歲中小企業主,平時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活力十足,近年初次接觸完整的個人健檢,卻從基礎的項目中發現大量的紅字數值,所幸及早發現並及時給予治療,才有所好轉。現代男性由於各種生活、工作壓力甚至需要頻繁應酬喝酒,無形中伴隨著各種危險因子的發生,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女性補充荷爾蒙,抗老不成反致癌?

tCol 2020-03-09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女性補充荷爾蒙,抗老不成反致癌?

現代女性大多晚婚晚生育,面對工作、婚姻與家庭,情緒壓力比以往更加複雜,身體機能退化恐讓更年期提早來報到!

閱讀更多

想要保肝,吃諾X膠囊就好?藥師澄清:這3招排毒、解毒,遠離癌症、病毒性肝炎最有效!

tCol 2020-03-05

時報出版

想要保肝,吃諾X膠囊就好?藥師澄清:這3招排毒、解毒,遠離癌症、病毒性肝炎最有效!

電視廣告是這樣說的:「吸煙、喝酒、不正常飲食,是得癌症的原因之一。荷蘭醫藥級諾X膠囊,即時消除腸胃道中的致病毒素,有效降低肝腎負擔,保護五臟六腑。每天清一次,細胞乾淨,健康沒病。」

閱讀更多

是癌症警訊嗎?排便後,從5種糞便的顏色和形狀,這樣看出健康狀況

tCol 2020-03-04

iHealth 政昇藥局

是癌症警訊嗎?排便後,從5種糞便的顏色和形狀,這樣看出健康狀況

排便對人類的生命來說,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你是否曾留心觀察你的糞便顏色或形狀,究竟是黑白黃綠或是短長肥瘦?告訴你一個秘密,從糞便的顏色或形狀等外觀,居然能看穿人體的健康,甚至看出排便時糞便哪些顏色或形狀是癌症警訊!

閱讀更多

常吃止痛藥,會傷害腎臟嗎?腎臟病早期沒症狀,注意6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2-21

林芷揚

常吃止痛藥,會傷害腎臟嗎?腎臟病早期沒症狀,注意6大危險因子

45歲的小芳在診所檢驗出腎功能不佳,但她平常並沒有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甚至覺得自己應該屬於健康狀態,沒想到卻罹患了腎臟病,讓她相當不解。

閱讀更多

面對疫情延燒,醫學專家:這樣吃,穩固免疫防護力!

tCol 2020-02-20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面對疫情延燒,醫學專家:這樣吃,穩固免疫防護力!

武漢肺炎疫情尚未降溫,防疫單位不敢大意,加上目前為國內流感高峰期,創健預防醫學機構陳建志院長表示,想要確實預防傳染病,民眾除了減少出入公眾場所及密閉空間,落實勤洗手、正確戴口罩和個人健康管理等習慣之外,更要增加自體免疫防護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