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劉秀枝
五個多月前,接到一位認識多年的球友來電。我們倆相當投緣,但平常各自忙碌,不常聯絡。球友說:「我的味覺不見了,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已經兩個星期了,要看哪一科?」
閱讀更多
2021-02-18
土田隆
蛋白質減重法的重點之一就是先決定期限再開始。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會在開始減重之後,體重在3至4天之內掉下來,然後就進入停滯期。之所以會進入停滯期,是身體啟動了防禦機制。此時身體認為體重再繼續降低可能會有危險,所以拒絕讓體重繼續下降。若想關閉這項防禦機制,請試著持續減重14天。
閱讀更多
2021-02-09
李易紓
更年期通常發生於45歲到55歲,醫師利用濾泡刺激素值(超過35IU/ml),來判斷卵巢年齡及是否進入更年期,做為是否需補充荷爾蒙的參考。更年期症狀有很多,包括失眠、熱潮紅、心悸、骨質疏鬆、記憶減退容易疲勞,或是陰道乾澀、頻尿、尿失禁、性慾減退,甚至心理面問題,例如沮喪情緒不穩等,外顯因人而異,國健署整理10大問與答與改善方法,提供即將邁進更年期的妳做為參考。
閱讀更多
2021-01-29
偉文隨筆
阿茲海默症是在一百多年前發現的,所以西蒙波娃在五十年前寫這本書時已經對失智症有基本的了解,也描述了很多疾病進展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1-01-29
蘇絢慧
有不少研究指出,孤獨會增加死亡風險,其對生命的危害不亞於菸害。一份關於孤寂的研究調查說,孤寂單身者的死亡風險會提高百分之二十五,等同於每天吸十五支香菸,孤寂對於健康和壽命的傷害由此明顯易見。
閱讀更多
2021-01-2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全球約有80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盛行率為每十萬人超過130人,其中40%集中在亞太地區,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說到失智症,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其次是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雖然都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兩者差別卻很大。
閱讀更多
2021-01-26
林志豪醫師
徘徊現象常常發生在罹患失智症的人身上,卻不是每個病患都會發生徘徊,不過失智症患者發生徘徊,沒有即時發現或得到幫助,很容易發生失蹤的事件在台灣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徘徊失蹤的案例,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夠看見,每一篇失蹤協尋的背後,都是一整個家庭的焦慮擔心。對「徘徊」多一分了解,我們就能多一點準備,來看看失智症患者的徘徊現象是怎麼回事。
閱讀更多
2021-01-25
林志豪醫師
偏頭痛種類裡相當罕見的「視網膜偏頭痛」,是通往眼球的動脈血管卻陣發性的異常收縮,造成偏頭痛、單眼視覺預兆、單眼暫時失明等症狀發生。
閱讀更多
2021-01-25
李時炯
錯誤的生活習慣同樣是使我們的腦變得疲勞的一大原因。因此,養成不讓疲勞累積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在這一個章節,讓我們來看看哪些錯誤的生活習慣會加重腦疲勞。
閱讀更多
7/ 18
第 7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