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
彭芃萱
6年前Jane被確診罹患乳癌第2期,在郵局工作的她決定辦退休養病。她遵照醫生的治療方式,花1年半時間成功抗癌。「那時的人生體悟是,想要做的事情要趕快去做。」於是,她開始規劃自助旅行,去年(2019年)赴巴黎深度之旅20多天,只花了9萬元。旅行,讓她明瞭,身體健康很重要,要擺在人生的第一順位。
閱讀更多
2020-01-21
Icu醫生陳志金
編按:疾管署於21日公布台灣出現首例武漢肺炎的確診個案後,奇美醫學中心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寫下《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的省思》一文,呼籲大眾共同加油、做好防疫措施,勿流於責備感染者,值得深思。記得,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
閱讀更多
2020-01-13
久世浩司
在這之前我總是很驕傲,認為「自己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一路走來都是這樣,根本沒有必要靠別人」。實際上,這並非表示自己很厲害。只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自卑感,不想要別人幫忙,不想讓別人覺得你連自己的事情都解決不了而已。
閱讀更多
2020-01-10
小虎文
白天在樹德科技大學忙於教職,晚上與假日則轉身在為民眾們解決疑難雜症,幾乎365天全年無休的他,對「宗教志業」全力以赴,不亞於繁忙的教職工作,最終目的,希望能提升民間信仰的層次,不淪為迷信與道聽塗說。
閱讀更多
2019-12-17
彭芃萱
51年次的溫怡芳從小家庭破碎,加上母親總是批評她「很笨、很醜、很不乖。」常年的負面情緒,讓她變成討好型人格。29歲赴美依親、30歲嫁給來自瑞士的白馬王子,就在她認為人生自此順遂之際,前夫外遇,遭逢另一個生命重挫。幸運的是,她遇見了現在的先生;樂觀、自信的他,讓她重拾起對人、對生命的信賴。
閱讀更多
2019-09-26
陳唯泰
我希望複製我朋友的模式,讓女兒在第一階段,甚至第零階段,就接觸第二、第三甚至第四階段的投資理財,雖然我的資金不多,但她有一項最棒的優勢:「時間」。
閱讀更多
2019-07-16
廖慧淑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身體會出現不適症狀,這時通常也是面臨空巢期的階段。再加上如果是單親家庭,單親媽媽大多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當孩子跟雛鳥一樣出外求學、工作或成家立業,家就像雛鳥離去的鳥巢一樣,只剩一個人孤伶伶,彷彿是「空巢」。
閱讀更多
2019-06-04
愛長照
過度或不當使用正面思考,會造成情緒壓抑、自我迷失、人際關係疏離,甚至產生焦慮、憂鬱、自殺意念或自律神經失調;為什麼會這樣呢?過度正向思考易使人不自覺刻意消除當下負面情緒,未與當下真實的情緒共處。
閱讀更多
2019-06-04
愛長照
如果家庭成員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溝通、協調,危機便可能化為 轉機 ,使家庭系統恢復平衡,甚至更強而有力。若家庭無法以自身的力量化解危機,最好儘快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與協助。
閱讀更多
10/ 13
第 10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