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張先生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生前他本來也想留下遺囑的,但總有一些顧忌,因此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行,沒想到在檢查出胰臟癌後只不過一個月,老天爺就把他給帶走了。
閱讀更多
2023-08-31
李冠和律師
過去常聽到父債子償的故事,例如孩子一出生就背負父親幾千萬的債務,永無翻身的一天。這件事在民國98年6月10日,民法改成「概括繼承限定責任」(全面限定繼承)後就不再發生了。當時民眾一片叫好,認為是德政。然而律師看過太多誤會此制度的當事人,以為從此限定繼承不用辦,後悔當時沒有辦理拋棄繼承或是陳報遺產清冊(即限定繼承),緣由為何呢?一定要陳報遺產清冊嗎?讓律師說明清楚!
閱讀更多
2023-07-18
聯合報/ 記者 林麗玉
今周刊編按:行天宮爆發受贈爭議,根據《鏡週刊》報導,台北市1名87歲、罹患輕微失智症獨居老翁,瞞著女兒將市價逾億元的9戶房產捐給行天宮,老翁女兒稱老父親表示廟方承諾會照顧餘生,但房產過戶後就沒人聞問,甚至簽約之前,都沒有告知家屬。對此,行天宮董事長吳岳羽表示,當初是老翁主動到廟裡表達捐贈意願,當時他很健康,廟方也未承諾照顧餘生,程序一切合法。周二傍晚行天宮也發出千字文聲明強調,行天宮推行正信理念,於本案處理合情合理合法,希望當事人不要受此事件影響心情,並希望其家庭能相處融洽。至於行天宮是否有照顧老先生的意願?行天宮說,是否照顧老先生應與其捐贈行為無關,行天宮本於慈善的立場,給予需要的民眾關懷,在合情合理的請況下,會持續關懷他。
閱讀更多
2023-06-21
數位內容部
有網友在臉書分享,自己的先人遺產中有定存,因為繼承官司或其他原因、導致帳戶被「凍結」成了管理戶。他發現,當凍結原因消失、提領該筆遺產時,「郵局不會給你定存的利息」,而是只依照活存算利息。該網友說,從帳戶凍結開始到提領遺產時,竟然該有的「定存利息」都不會列入帳戶之中,他認為只要沒留心或相信郵局、相信電腦,「遺產」該有的利息,就可能被郵局污了。對此,中華郵政說明,該公司若獲悉儲戶死亡,即將定期存單設定附因管理帳戶,目的是為了防止被繼承人的儲金遭到提領,以維儲金安全並保障繼承人權利。
閱讀更多
2023-03-15
傅恪恩
「爸爸重病後,哥哥姐姐們一個個推託工作忙、家事重,有心無力只能當甩手掌櫃,身為住家裡唯一一個沒嫁的女兒,出人出力我認了。但爸爸走後,我把爸爸的錢用在爸爸的喪事上,卻還要被他們指責侵占遺產,要我把錢吐出來,這還有天理嗎?」
閱讀更多
2022-12-21
郭美懿整理
夫妻本該是互相扶持的伴侶,想不到一位人夫卻發現太太將他帳戶中的資金暗自轉移,打算奪產離婚和小王在一起,12年婚姻瀕臨破局。由於人夫寵妻,結婚後就將房、車都登記太太名下,加上帳戶被掏空,等於被「淨身出戶」,急忙求教網友「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2-11-23
郭美懿
許多人面對長輩離世,悲痛情緒尚未平復,帳單卻一筆筆來,有時候為了方便,就直接從往生者戶頭取錢支用。但要當心此舉已經觸法,更可能因侵犯其他家人遺產繼承的權益而吃上官司。
閱讀更多
2022-10-26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在筆者經手過的遺產訴訟案件中,時常遇到「借名登記」的爭議!常見的是:父母親買的房子,卻登記在某一個孩子名下!或是,孩子借父母親的銀行帳戶使用!甚至借用父母的名義開公司!也有遇過,數名股東合資買房,登記在某一位股東名下,但出名登記的股東過世之後,繼承人不承認有借名登記關係存在,因此打官司的案例!
閱讀更多
2022-05-31
樂透人生─吳家揚
買保險為心愛的人留下經濟保障,作為愛的傳遞,這是許多人購買保險的動機。而當這一天來臨時,繼承遺產的人,在處理保單所產生的遺產稅時,如何處理到最完善,有許多事項需要注意。
閱讀更多
2022-03-07
張倍齊律師
陳大、陳二、陳三、陳四共四兄弟,從小家境就不好,與父母親住在高雄一間租來的房子,所幸四兄弟人窮志不窮,老大陳大努力考上公務人員,已經到外縣市購屋居住,老二、老三與老四繼續住在高雄家中,也各有所長找到穩定的工作,陳家慢慢擺脫貧困的命運,家境愈來愈改善。
閱讀更多
2/ 4
第 2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