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林靜君談心室
「我開口講話沒三個字,老公就當眾人的面吼:『妳不懂,惦惦啦!』,再不然就是潑冷水或是嘲諷。可是他對外人卻都是客客氣氣,還會跟人家討教,真是氣人。」杜杜這樣說著她與先生的事,這劇本可能妳也不陌生,放眼身邊有這樣困擾的姐妹們並不少。
閱讀更多
2022-01-07
施宇宸
2020年7月的一則新聞提到,依據勞保統計數據,職業工會投保人數雖然只有勞保總投保人數的1/5,但是領取勞保年金總金額卻已超越一般受僱勞工。只占1/5的投保人數,領取年金總額竟然比占4/5的一般受僱勞工來得多?這是什麼道理?一位不願具名的勞動部官員則向記者透露說,這是公開的祕密,只是沒有人敢攤開來談。挖賽!那誰還要傻傻地跟著雇主保阿?當大家是白癡嗎?到底為什麼在職業工會投保的勞工可以領得比較多呢?
閱讀更多
2021-12-30
譚艾珍
敬老票通過捷運閘門、公車感應器的時候,會發出嗶嗶嗶三聲,很多老人說這是「三聲無奈」,我說不是!這哪有無奈呀?這是「三聲福祿壽」,是一種祝福的聲音。
閱讀更多
2021-12-29
福澤喬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原本打算撐到公司營收轉黑字再退休的中年上班族們,心想若不趁著這波優退方案拿到一筆退休金,接下來情況會不會變得更糟糕呢?搞不好最後連退休金都拿不到? 只是這群40、50歲的中年大叔們從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大公司裡工作,優退之後要做什麼?往後,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要過,該如何謀生?到底要不要創業?如果沒想清楚就冒然行動的話,這場人生賭注的風險似乎太高了。
閱讀更多
2021-12-09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做好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隨著公司獲利每年成長,股息收入也能逐年增加,退休金就能源源不絕,這是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投資時應該如何看待公司的股利政策?我們可以學習費雪和巴菲特的觀點,探討獲利公司處理盈餘的方法,選出真正優質值得投資的標的。
閱讀更多
2021-11-26
粉圓妹
很多人好奇,退休生活怎麼安排?那天去電視台節目錄影,自由女神說「43歲退休,時間太多怎麼打發!?」我完全沒有這個困擾,要做的事、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退休前 ,我就意識到,長達30~40年的空閒時間,一定要好好安排把自己過得精彩!
閱讀更多
2021-11-04
股素人、卡小孜
編按:本業是冷凍空調工程技師的股素人,曾在1998年進入股市,當時只會「憑感覺」買賣股票,3年不到即因嚴重虧損套牢而黯然退場。2008年,悟出「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原型理念後,重返股市,從此不再虧損、安穩獲利。股素人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不僅每年領穩定股息,靠著土法煉鋼篩選股票,還在同一社區買下三間房與家人同住。本文摘自股素人於2020年出版之《拒當下流老人的退休理財計劃》
閱讀更多
2021-10-25
橫山光昭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
閱讀更多
2021-10-18
彭蕙珍
「芭蕾阿嬤」郭維屏從48歲開始學芭蕾,從不間斷地上了22年課,樂在終身學習的她,68歲還去學英文、和先生勇闖天涯,到紐約半自助旅行。今年她送給自己70歲的生日禮物是:學開車,「我的道路駕駛教練說,像我這個年紀的阿嬤學開車,他幾乎沒碰過,真的很有勇氣!」
閱讀更多
9/ 23
第 9頁,共 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