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照護線上
6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患有中度二尖瓣閉鎖不全,某天因突然喘得厲害,而被送到急診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紹榕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二尖瓣閉鎖不全已惡化為重度,導致急性症狀發生,故安排患者接受了二尖瓣修補手術,讓瓣膜恢復正常功能,並持續觀察。」
閱讀更多
2025-02-13
郭美懿
以《流星花園》、《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戲劇打響知名度的導演蔡岳勳,與妻子于小惠是演藝圈知名銀色夫妻檔,雙方育有2子2女,也是工作伙伴,但近年婚變傳聞不斷,蔡岳勳更在2023年被爆出與小30歲中國女星尚娜過從甚密。近日于小惠受訪證實,自己與蔡岳勳已在2020年簽字離婚,並表示:「這輩子都在家為他、為這間公司工作,下半生想自由一點,想過我的日子」。
閱讀更多
2025-02-13
照護線上
肝癌是台灣重要的健康議題,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會在較晚期才發現肝癌。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教授鄭汝汾醫師表示,當腫瘤較大、較多或侵犯重要血管時,可能無法直接進行切除或肝臟移植,必須考慮多種整合性治療,包括肝動脈栓塞、標靶治療、免疫治療、釔-90微球放射治療等。接受這些治療後,如果能夠讓腫瘤降期,患者便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
閱讀更多
2025-02-12
郭美懿整理
成功大學副校長陳鴻震、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徐宏民遭《鏡週刊》爆料婚內出軌,更驚傳對象是同一人「撞三」。由於兩人在學術界地位崇高,且都擁有「好老公」形象,如今卻被分別被狗仔拍到與女子「十指緊扣」與「摟腰」照片,讓外界一片嘩然。對此,台大表示,事件屬於個人私領域範疇,沒有評論;陳鴻震則於週三(2/12)下午透過成功大學發表聲明,表示的確認識高小姐,「基於科學專業學術諮詢,曾一起吃飯討論,未逾越分際,其餘均屬不實揣測。」
閱讀更多
2025-02-08
彭冠宇
米爺爺是個「萬事通」,他會造桌子,也會製作楓糖漿,他認得鳥的叫聲、動物的腳印,甚至能用風的方向預測天氣的變化。但是,米爺爺有一件事不會,他不識字。春節連假氣溫陡降的竹塹城,濕濕冷冷,直到小年夜稍稍地拉高了溫度,我在書店中瞥見這一本繪本《米爺爺學認字》,內心的溫暖與午後斜陽呼應對稱。想起兒子們未識字的學齡前都有一起讀繪本的記憶,分外愉快。在村子裡的每個清晨,陽光灑滿木頭籬笆,牛奶鬆餅的香氣在爐火間升起,田地裡的玉米、番茄與小黃瓜顯得鮮亮鮮亮的,米爺爺不僅精於手藝,更懂得生活的智慧。然而,他始終懷抱著一份渴望,那便是學會認字。
閱讀更多
2025-01-29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32
Q:我是汀娜,今年45歲,老公44歲,結婚20年,育有19歲女兒、17歲兒子跟11歲么女,我想諮詢的是離婚問題!因為老公有小三,要分手似乎不容易,我受不了老公瞞我養其他女人,不知今後還能相信他嗎?但我還愛著他,也不捨5人的甜蜜家庭,我該怎麼辦?我1年前發現老公有外遇,他近幾年都推說工作忙,很晚才回家,有時甚至沒回家,雖說老公自己開公司,忙碌理所當然,但未免太奇怪。我找徵信社調查,果然發現有小三,而且已2年多了。我問老公,他很爽快地承認,說這之前也有個女人,但沒長期交往,稱不上外遇,講得一派輕鬆!老公當場表示會跟小三分開,還寫了外遇切結書,表示若再有外遇,馬上同意離婚,而且把給我優渥贍養費等條件都寫清楚,並拿去公證,就是要我相信他。話雖如此,但我去找小三,她卻說老公沒提分手,還說「你想相信就相信他吧!」沒有要奪走我正妻的名份。雖然老公一直強調他已提分手,不過我實在無法相信老公,因為他是外遇慣犯了!我甚至追蹤老公手機所在位置或看汽車行車紀錄器等,覺得自己疑神疑鬼,很厭惡自己。再加上很難相信老公,就跟孩子們搬到娘家附近租屋,至今已6個多月。原本我們住在很大的透天厝,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現在屈就2間房,孩子雖然支持我,但對生活水準降低還是很不滿。現在租房或生活費也還是老公給的,雖然我有自信能找到工作,但今後一個人要帶3個孩子生活吃力,雖然老公應該會支付贍養費,但好好的家庭變成這樣,我實在覺得對不起孩子!可是我面對外遇老公就無法冷靜,不斷埋怨,他也很不舒服,因此沒反對我們搬出去。最近他找我談今後怎麼辦?當初他不想離婚,但現在覺得我無法當作沒事就過去,態度開始改變。他說若我如此不甘願,我們也無法和平相處,這樣搖擺的狀態對孩子們不好,對彼此身心狀態也不好,也可以考慮離婚!但老實說,我不想離婚,我對他還很依賴、戀棧,我其實是想原諒他、信任他,恢復到以前的生活,卻怎樣都很難做到,見面就會責怪他,他當然也不好受,是否有什麼方法或道理能讓我解套呢?
閱讀更多
2025-01-26
郭美懿
遺憾再也等不到父親團圓!女星林葉亭85歲的失智父親走失11天後,今天早上在士林至善路一處水田尋獲,但已成為一具冰冷遺體。年前發生此憾事令人倍覺傷感,而林葉亭曾受訪表示父親擁有高學歷、曾任高階主管,但7年前出現嚴重的疑心病,後來帶他就醫,「疑心病沒了,失智卻來了。」其實多疑、妄想、憂鬱皆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民眾應多關注家中長輩的情緒與行為變化,切勿以為只是「老化」的一種表現,及早介入對延緩失智症仍有助益。
閱讀更多
2025-01-22
王子承
(今周刊1466-1467)台北的一家藝廊裡,一位戴著眼鏡的斯文男子,閉著眼、手拿薩克斯風,為記者吹奏拿手曲目《新不了情》,身體自然地隨著節奏擺動。
閱讀更多
2025-01-21
奇普.康利
編按:全球首家中年智慧學校創辦人暨史丹佛大學長壽中心顧問,精華集結成為《中年的選擇》。要如何愈老愈快樂?該如何看待40歲、50歲、60歲各階段,物質、情感、心智、職業的轉變? 重新 想像未來的樣貌,事先準備,不只變老,而是變得更好。《中年的選擇》作者奇普.康利是無數年輕創業家、藝術家、政治人物與運動員的導師,《舊金山商業時報》譽為「灣區最有創新力的執行長」。曾在四十多歲時面臨健康亮起紅燈、事業低潮、伴侶分手、摯友離世,50歲後 重新 找回方向。他有感於中年人需要規畫新的人生方向,卻沒有足夠資源,在2018年創立全球第一家中年智慧學校,至今有來自四十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學員,年齡範圍從28歲到88歲,希望找到新目標。
閱讀更多
2025-01-21
林靜芸醫師
根據文獻,年紀大的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會有「社會情緒選擇現像」,面臨長期目標與短期情緒衝突時,傾向珍惜眼前的小確幸。加上老人來自職涯或是社會壓力較小,人生幸福指數在80歲時達到高峰。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