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防癌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96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中年後3度罹肝癌,他最後成功根治、活到近80歲!名醫曝:他做到這件事,顯見對生命的珍惜

tCol 2023-06-21

楊培銘

10大癌症殺手》中年後3度罹肝癌,他最後成功根治、活到近80歲!名醫曝:他做到這件事,顯見對生命的珍惜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81人。而不少名人,包括資深音樂人林秋離、藝人蔡頭、香港演員吳孟達、作家金庸、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等,都是因為肝癌離世。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病患是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原文刊載於2022/3/11,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tCol 2023-06-19

陳晉興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水泥師傅癌末化療,實支實付「這原因」不賠!專家揭癌症醫療「這2張保單」必買:CP值最高

tCol 2023-06-13

樂透人生─吳家揚

水泥師傅癌末化療,實支實付「這原因」不賠!專家揭癌症醫療「這2張保單」必買:CP值最高

日前媒體報導,台南一名水泥師傅3年前買了醫療險,未料今年初因肺腺癌末期接受化療,原本保險公司依約給付實支實付,理賠2次近40萬元醫藥費,但第3次卻以「未出現副作用、無須住院」等為由拒賠,太太只好向親友借款40多萬元支付後續療程。但45歲水泥師傅仍決定放棄第6次治療,還想拖著病體回去工作還債,「不想拖累太太和孩子…」目前水泥師傅已申請金融消費評議,想為自己討個公道,但如果遇到保險公司莫名其妙拒絕理賠時,我們到底該怎麼保護自己?

閱讀更多

「帶狀皰疹」發作如火燒、電擊…每3人就1人終生至少感染一次!醫教防皮蛇「2種疫苗」這樣挑

tCol 2023-06-11

郭美懿

「帶狀皰疹」發作如火燒、電擊…每3人就1人終生至少感染一次!醫教防皮蛇「2種疫苗」這樣挑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2千人因「皮蛇」帶狀疱疹就醫,通常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且據疾管署統計,台灣人每3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的帶狀疱疹。由於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只要小時候得過水痘就有可能發作,尤其當處於壓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好發。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可以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遠離發病危機。

閱讀更多

「天選之人」都中鏢!第4波新冠疫情來襲,二次確診會更嚴重嗎?醫師揭6大照護重點

tCol 2023-05-29

潮健康/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 林岱樓醫師

「天選之人」都中鏢!第4波新冠疫情來襲,二次確診會更嚴重嗎?醫師揭6大照護重點

編按:國內新冠疫情第4波疫情來襲,重複感染也變多,許多不曾染疫的「天選之人」更紛紛中鏢。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要習慣這就是未來的「新常態」生活。吳明賢表示,這次疫情再起是因為5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慶幸的是,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但老、弱、病、殘族群免疫力不佳「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接種疫苗外,染疫時要趕快以藥物治療。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不會像SARS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他也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尤其腸病毒「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閱讀更多

水果越甜熱量越高?專家曝「味覺誤區」不甜反而更胖!16種夏季水果熱量PK,「這種」最低

tCol 2023-05-28

郭美懿

水果越甜熱量越高?專家曝「味覺誤區」不甜反而更胖!16種夏季水果熱量PK,「這種」最低

水果含有豐富植化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調整免疫力,還能抗老、 防癌 ,飲食上不可少。只是水果糖分高,攝取過多也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那水果不甜,就代表熱量低嗎?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日前在粉專發文表示,一般人吃水果,常會陷入誤區,以為「水果甜=熱量高」,其實水果越甜,不代表熱量越高!

閱讀更多

擬放寬日本草莓農藥殘留,怎麼吃才安心?營養師教「正確洗法」:免用鹽水、小蘇打

tCol 2023-05-09

郭美懿

擬放寬日本草莓農藥殘留,怎麼吃才安心?營養師教「正確洗法」:免用鹽水、小蘇打

食藥署預告將修改農藥殘留規定,增訂日本草莓常用農藥「氟尼胺」、「克凡派」的殘留劑量,加上近期美式大賣場毒莓果事件,引發民眾關切。對此營養師建議,食用草莓前可先浸泡3至5分鐘,使農藥溶解,再以流動清水清洗,藉由水流帶走殘留的農藥。

閱讀更多

你以為是蔬菜?南瓜、芋頭、地瓜、玉米都澱粉!一圖看懂5種常見主食熱量、營養

tCol 2023-05-04

郭美懿

你以為是蔬菜?南瓜、芋頭、地瓜、玉米都澱粉!一圖看懂5種常見主食熱量、營養

健康飲食要多吃菜,若有減重、減醣等需求,更需要減少澱粉的攝取,不過在眾多蔬菜食材中,卻有許多「偽蔬菜」隱身其中。像是火鍋「菜盤」裡的芋頭、南瓜,便當「三色豆」裡的豌豆仁、玉米粒,都歸類為澱粉;其他如山藥、蓮藕、菱角、栗子、荸薺、皇帝豆,以及紅豆、綠豆、薏仁等,通通都算是澱粉類。

閱讀更多

兩度罹癌、切除2/3肝臟,卻越活越健康!他抗癌15年領悟「與自己和解」:找回2關鍵「癌就走了」

tCol 2023-04-16

郭美懿

兩度罹癌、切除2/3肝臟,卻越活越健康!他抗癌15年領悟「與自己和解」:找回2關鍵「癌就走了」

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韓柏檉從2012年癌症復發迄今已逾10年,儘管切除三分之二肝臟,他卻自覺越活越健康,「還有人說我變年輕了呢!」10年來他鑽研養生之道,也推廣舒食而被封為「全台灣最會打果汁的男人」。他說,與癌細胞和平共處,就是要「趨吉避凶」,吃原型食物、天然舒食,維持規律運動與優質睡眠,「越自然,越 防癌 」;也要從心去寬解,「把開心和愛找回來,癌就走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