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郭美懿整理
連日 高溫 ,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度,北部因「都市熱島」效應感覺更熱,甚至有學者示警「每年都是餘生最涼夏天」!面對炎熱潮濕天氣,中醫師特別分享夏季「暑濕、暑熱、氣陰兩虛、陰暑」4面向的養生對策,多吃某些食物,能消除暑氣、上火、煩躁等狀況。
閱讀更多
2024-06-26
郭美懿整理
尚未進入7、8月的盛夏,全台已飆出36度以上 高溫 ,高雄旗津今(6/26)日甚至測到39.8度,全台熱得像顆紅蕃薯。炎熱氣候也帶動手搖飲熱賣,不少手搖飲店門口還沒到正午時分,就已出現大批排隊人龍,大家都想買杯清涼飲品消暑!不過你知道嗎?一杯冰塊、甜度正常的珍珠奶茶,熱量就相當於一份700大卡便當,就算選擇「無糖」手搖茶,也可能踩到肥胖地雷!
閱讀更多
2024-06-24
郭美懿整理
端午過後全台持續飆出 高溫 ,中央氣象署今(6/24)晨針對11縣市發布 高溫 特報,包括雙北、花蓮、彰化以南7縣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 高溫 的機會。對此,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提醒,「才剛開始真正要熱!各地每日的 高溫 炎熱,似乎還沒看到盡頭!」炎熱天氣也使全台熱傷害人數急遽上升,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至6/23,總計41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而今年上半年以來,熱傷害就診人次累計達557人,分別比去年2023年的483人、2022年的355人都還要高。醫師提醒,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若長期沒有適當防護,很容易就會發生熱傷害,尤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恐怕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30%。若出現中暑現象,務必迅速離開 高溫 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6-23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天氣好熱!已經很多民眾耐不住 高溫 ,紛紛開啟冷氣。不過很多人會遇到冷氣打開卻吹不涼的問題,直覺以為「冷媒不夠」,想請人來補冷媒,但是有冷氣師傅拍片指出「冷氣根本不用補冷媒」的原因,並稱這是同業的秘密,讓許多民眾恍然大悟。
閱讀更多
2024-06-16
數位內容部整理
天氣有夠熱,氣溫大清早就輕易飆破30度,想必民眾早就把冷氣打開來用了!如果一開機發現家裡冷氣壞了,可以利用冷氣舊換新補助、幫荷包省一點,但若只是冷氣吹不冷,那台電教兩招可以先試試,先別急著買冷氣!
閱讀更多
2024-06-13
產業視界
食安連環爆,專家建議挑選有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是安全功效的保障。號稱保健食品最高規格的小綠人標章,到底有多難拿?
閱讀更多
2024-04-26
NOW健康
女人最怕肌膚鬆跟垮,但隨著年齡增長、歲月摧殘,皮膚肌底膠原蛋白不斷流失,無可避免出現鬆弛、下垂、皺紋、凹洞、黯沉等肌膚老化現象。1名5、60歲的婦人,決定及早進行保養、進場定期維修,經建議施打微針電波,除了膚質增亮緊致、細紋明顯改善,連頸紋也變淡很多。現今醫學美容發達,不僅能提早預防細紋增生,也能撫平問題肌膚、幫助延緩老化。
閱讀更多
2024-04-22
林暐鈞
眾所周知用塑膠袋裝熱食可能導致塑化劑等溶出,但近來網路廣傳一則中國影片「塑料袋千萬不要放冰箱」,表示塑膠袋放置冰箱會脆化,導致塑料毒素會滲透到食物當中。另外,若是用有顏色的塑膠袋包裝,存放過久也可能使塑膠袋的著色劑黏著在食物上,引起國人不小恐慌:難道用塑膠袋包存食物冷藏也有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4-08
郭美懿
台灣小吃眾多,走一趟老街、逛一次夜市,就能橫掃各式各樣的庶民美食。不過這些「小吃」份量雖小,卻暗藏高熱量、高鹽糖、高澱粉、高油脂陷阱,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養出脂肪肝,也可能使血糖急遽波動,進而引發糖尿病、甚至影響腎功能。
閱讀更多
2024-04-01
郭美懿整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尚未平息,上週竹北一家舒肥肉類咖哩餐廳,也傳出民眾用餐後腸胃不適、狂拉肚子;今日(4/1)北市又傳出4位民眾到中山區連鎖壽司店用餐,「噁心嘔吐、腹瀉、起紅疹」,疑似又是一起食物中毒案。其實除了米酵菌酸這個致命細菌,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類型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4種,究竟什麼狀況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4/ 30
第 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