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6
郭美懿
台灣將於2025年邁向超 高齡 社會,屆時全台逾2成人口將超過65歲,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是 高齡 人口,如何因應超 高齡 化社會,將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議題。
閱讀更多
2023-05-20
和田秀樹
我認為在65歲到70歲這段期間,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到人生中的許多困難。無論是照護父母或配偶、與親朋好友生離死別、離開習慣的職場等,隨著超 高齡 化的發展,70歲可說是人生中全新的一個章節。如果是年輕時,可能比較容易跨過這種人生中的重大關卡,但到了身心功能都越來越衰退的70歲後,這些難關就會成為相當大的負擔。本章中我想站在精神科醫師的立場,與大家分享該如何順利度過這些「70歲的危機」。
閱讀更多
2023-05-16
郭美懿
至2022年6月底為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越398萬人,因應 高齡 化社會來臨,追求活躍老、健康老蔚為潮流,也帶動老年醫學的發展。不過,究竟什麼是老年醫學?哪些狀況適合去看老年醫學科呢?
閱讀更多
2023-05-12
郭美懿
70多歲的陳先生,日前因喉嚨疼痛就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食道中有魚刺,經緊急進行食道鏡手術,才取出2公分大的魚刺,順利解除魚刺卡喉危機。醫師提醒,許多人魚刺卡喉嚨,往往會以吞白飯、喝醋等民間偏方自救,其實反而可能造成二度傷害!醫師建議,吞到魚刺可自我觀察2至3天,若是喉嚨持續有異物感及疼痛,就要到醫院檢查,避免引起頸部感染。
閱讀更多
2023-05-11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 高齡 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年逾65歲,加上少子化問題嚴重,使得「老老照顧」或「1人照護多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形成為社會沉重負擔。不過傳統「無微不至」、「隨侍在側」的照顧,真的正確嗎?專業護理師提出呼籲,國人應導正凡事幫他做的「溺愛式照護」觀念,學著「放手」才能讓失能者或長輩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拾自主性與尊嚴。
閱讀更多
2023-05-10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照顧父母的孩子最有福報?提到長輩老後的照護,多數人腦海會自動浮現這幾句話:「父母生養我們,照顧他們天經地義」、「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我們優良的華人文化,也是對於生、育我們的父母所表達的敬意。但換個情境來看,如果老父母已經處於失能狀態,需要人攙扶移動、需要人照顧起居,你這個句子會有變化嗎?再者,如果有失智的狀況,或者長期臥病在床,而且你是主要照顧者的話,心中的這句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閱讀更多
2023-05-05
NOW健康
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23-05-03
郭美懿
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誰來照顧長輩?照護的錢哪裡來?都是我們即將面對或正在苦惱的難題。據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原生家庭負擔長者照護的概念已改變,不再將照護責任交由長子或兒子們承擔,不但有高達44%的家庭改由所有子女一起分攤責任,更有1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自己養自己」。
閱讀更多
2023-05-01
聯合報/ 記者 林孟潔
國民黨前副祕書長、救國團名譽召集人李鍾桂因患失智症,法院根據她先前簽立的意定監護契約,裁定由李姓堂姪擔任監護人,貼身照顧李鍾桂數十年的秘書認為李姓堂姪照護地點、方式,不符合李鍾桂意願,已提抗告。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