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黑洞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73

太過追求積極正向,其實會生病!中年後的成熟,情願有些情緒,也不做欺騙自己的好人

tCol 2020-04-16

洪培芸

太過追求積極正向,其實會生病!中年後的成熟,情願有些情緒,也不做欺騙自己的好人

往往當我們獨處的時候,終於能與自己面對面,好好看著自己的時候,也仍在偽裝,仍舊無法真誠地面對自己。因為與其面對、承認及處理深到骨子裡的恐懼,還不如選擇隔離及逃避。因為恐懼裡頭,有我們不願意面對的無能為力。

閱讀更多

「沒關係,慢慢來」50歲後讓自己幸福吧!用「這個」方法愛自己,人生完整、充滿光彩!

tCol 2020-04-01

蘇予昕

「沒關係,慢慢來」50歲後讓自己幸福吧!用「這個」方法愛自己,人生完整、充滿光彩!

常言道:「我們要先愛自己」,但很多人不懂到底要怎麼愛?其實這份愛就是來自「內在父母」。你一定比你真正的父母還要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品質的關懷與支持。

閱讀更多

只跟女兒伸手要錢,到老都不知悔改!1個故事的啟示:錢都給出去,反而害了全家人

tCol 2020-03-30

李雅雯(十方)

只跟女兒伸手要錢,到老都不知悔改!1個故事的啟示:錢都給出去,反而害了全家人

「凍齡老少年」年輕的時候,不需承擔責任;年長的時候,逃避承擔責任;他們從不負責任的孩子,成為不負責任的父母;再讓善良的孩子,為自己解圍─ 孩子們孜孜矻矻,為爸爸打工─他們的解脫,全然不見盡頭。

閱讀更多

婚姻長跑》明明沒有完全合得來的個體,為什麼,只要願意一起走下去,就可以一輩子一起走下去?

tCol 2020-01-09

路嘉怡

婚姻長跑》明明沒有完全合得來的個體,為什麼,只要願意一起走下去,就可以一輩子一起走下去?

我常說,我人生從一開始真正談戀愛,就幾乎沒有單身過了。

閱讀更多

只要你還能去追,就該不抱怨地前進!珍惜擁有的,追求可以得到的...不去成為那個讓你難過的斷夢人

tCol 2019-12-30

李尚龍

只要你還能去追,就該不抱怨地前進!珍惜擁有的,追求可以得到的...不去成為那個讓你難過的斷夢人

有多少人因現實的壓力,無法追求夢想。所以只要你還能去追,就應該不抱怨地前進,珍惜當下擁有的,追求可以得到的,放棄不屬於自己的,不去成為那個斷夢人。

閱讀更多

婚姻美滿持久的祕訣:至少其中1人要有「這個」條件!才能幸福美滿,禁得起時間考驗

tCol 2019-11-07

米蓮.德克洛

婚姻美滿持久的祕訣:至少其中1人要有「這個」條件!才能幸福美滿,禁得起時間考驗

又是如何面對每個人有時朝反方向演變發展的危機呢?白頭偕老的夫妻如何處理長年累積的大 黑洞 ?當各種慫恿蠱惑的外力變得那麼誘人心動時,他們如何面對這些撥撩,如何抵制層出不窮的誘惑呢?

閱讀更多

拼命照顧別人,你會像黑洞;先關愛自己,你便是太陽—了解「這件事」的影響,學習過「不起壓力的生活」

tCol 2019-10-31

吳錫昌正念照護講師

拼命照顧別人,你會像 黑洞 ;先關愛自己,你便是太陽—了解「這件事」的影響,學習過「不起壓力的生活」

照顧者的角色,應先好好愛護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使自己成為陽光,可以源源不絕地給予。終結照顧的辛苦,先愛護好自己的優先順序,具有關鍵的意義。

閱讀更多

想辭職回家照顧病父,卻被罵覬覦遺產!避免財產紛爭,50歲起開始「終點練習」

tCol 2019-10-02

林靜君談心室

想辭職回家照顧病父,卻被罵覬覦遺產!避免財產紛爭,50歲起開始「終點練習」

H考慮是否辭職返鄉專心照顧生病的爸爸,因為哥哥一家雖然和爸爸同住,但對老人家的事,多半不聞不問,她實在不忍。不料,H無意中得知大嫂對外說,她是覬覦家產而假裝有心,大嫂甚至當她的面說,「我娘家的姊妹都很自愛,父親過世後女兒都是自願拋棄繼承,不會拿家裡一分一毫」。

閱讀更多

退休後只想耍廢、認真生活!林懷民:可以讓這麼多人開心,是很大的恩寵

tCol 2019-09-16

彭芃萱

退休後只想耍廢、認真生活!林懷民:可以讓這麼多人開心,是很大的恩寵

72歲的林懷民今年將從雲門舞集退休。他說自己46年前創辦舞團後,生活裡就沒有「家常」2個字,「我掉進一個洞,叫做『雲門』,表面上是我在領導雲門,其實是我被雲門推著走。他強調:「退休就真的是退休,我只想在家耍廢、認真生活,從中慢慢得到樂趣。」

閱讀更多

失去至親的苦痛說不出,哭泣反而是力量 有足夠時間悲傷後,第二人生才能走出來

tCol 2019-08-21

愛長照

失去至親的苦痛說不出,哭泣反而是力量 有足夠時間悲傷後,第二人生才能走出來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