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周維麗
有人會把「做好人」當成責任,而這個奇特的責任意識會促使他們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應該負全責,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他們都會選擇無條件接受,並且認為自己的名聲就建立在這份責任感上。在某些時候他們會很有自覺,而別人也會認定這些人說到做到,可是這種樂善好施往往讓人力不從心。
閱讀更多
2020-09-16
周維麗
在心理學中,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潛意識。在潛意識中,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生活,可以變成某種人,或者自由的去做某些事,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超能力、巨大的財富。
閱讀更多
2020-09-03
李佳蓉
乍看之下,是因為這些父母太溺愛孩子,才造成孩子「啃老」,其實不然。我認為,這些父母愛自己勝過愛孩子,太害怕孩子背棄他們,於是透過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金錢需求,希望孩子一直愛他們。
閱讀更多
2020-08-28
李建興, 羅立群, 鄧小燕
李嘉誠對兩兒子李澤鉅、李澤楷的培養,可謂是「步步為營,煞費苦心」。雖然兩個兒子是含著金湯勺出生,但李嘉誠並沒有在物質上,給予過分優渥的環境,反而從小讓他們乘坐公車、勤工儉學,培養其獨立自主、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
閱讀更多
2020-08-28
小川叔
如果人生每十年進行一次回顧和總結的話:11~20歲,我的人生關鍵字是學習和嘗試;21~30歲,我的人生關鍵字是得到和追逐;31~40歲,我的人生關鍵字是獲取和擴張。那麼,我給40歲之後的十年關鍵字是:失去和放下。
閱讀更多
2020-08-28
湯川久子
「我要要求一億日圓賠償金,我要叫那個外遇離家的男人賠償,讓他一輩子都活在痛苦中。」對這種情緒性表達恨意的諮詢者,我會這樣反問:「對你而言,勝訴的意義在哪?我能幫助你過得更幸福,但如果你只是想讓那些讓你痛苦的人痛苦,我幫不上忙。」
閱讀更多
2020-08-21
高原
我們的情緒總是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特別是關係親近的人),他們與我們朝夕相處,互相之間會產生深度的情緒交流。積極的心情使我們樂意接受,但是消極乃至破壞性的情緒呢?
閱讀更多
2020-06-02
愛心理
如果能體認到這點,把關注拉回自己身上,好好照顧自己,在父母面前做自己,也接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課題和選擇,那麼與父母相處起來,挫折感會少很多。
閱讀更多
2020-04-23
李雅雯(十方)
在婚姻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態圈」。「生態圈」裡,給錢的是「照顧者」,拿錢的是「依賴者」,彼此互生、互剋、互依、互存,層層疊疊,牢不可破。而小萱和先生的夫妻關係,是第一層、也是最核心的「照顧—依賴」網絡。
閱讀更多
6/ 9
第 6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