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9
鄒彤文
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在工廠努力上班的同時,也開始獵尋更高薪的工作。那是一個人們還會看報紙找工作的年代。有一天我在報紙上發現了一則奇妙的求職廣告,徵歌手:薪水四萬以上、環境單純、絕無色情。看到這麼有趣的事我不假思索立刻撥了對方的電話,順便也把怡靜一起叫去了。
閱讀更多
2023-03-24
丁菱娟
年輕時,如果你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肯定回答想成為「成功的人」,負責任且快樂的人。但現在的我會回答,想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年輕時覺得成為成功的人很重要,熟齡之後卻認為成為有趣的人更重要。因為有趣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趣的人一定會過日子,不會讓自己無聊,也會令人愉悅,因此我現在想結交的朋友,也希望是有趣的朋友。
閱讀更多
2023-03-23
盧亞屏
身為父母,究竟該不該讓子女清楚知道自己的資產、負債?而隨著子女成長,「資產」的功能也從養小轉為養老,可是一旦面臨兒女想出國留學、創業或購屋,父母到底幫或不幫?又該幫多少?
閱讀更多
2023-03-23
安德魯.哈藍
每每我問大家為什麼希望做某件事、買某個東西、達成某種目標、或是協助某個人時,得到的回應確實各有不同──但這僅限於一開始,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得到的答案聽起來就都一樣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或決定讓自己感到快樂、安全、或無後顧之憂。換句話說,驅動我們的就是生活滿意度。舉個例子吧,想像一下你心目中最無私的行為(純粹出於善意的行為),然後問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做。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對方可能會開始說:「因為這就是應當做的事啊。」然而,當我追問「這為什麼是應當做的事?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到頭來大家都會說,因為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全人、活得有目的、或者感到快樂。
閱讀更多
2023-03-17
偉文隨筆
我總是覺得台灣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所採取的方法與重點剛好顛倒了。往往在孩子還小時,崇尚開放式的教育,以專家的話為聖旨,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認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就讓孩子予取予求。
閱讀更多
2023-03-15
金善英
「媽媽」在家庭中,是「絕對」的存在。我們相信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媽媽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母親都完美無缺。面對母女關係造成的傷,即便我們覺得:「真的好痛苦!」也有苦難言。韓國資深心理師金善英認為,想要擁有更健康的母女關係,就必須學會當個不聽話的「壞女兒」。學會與媽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再接收她的負面情緒,努力守護自己,當妳能夠先理解自己的內在問題,放下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
閱讀更多
2023-03-15
傅恪恩
「爸爸重病後,哥哥姐姐們一個個推託工作忙、家事重,有心無力只能當甩手掌櫃,身為住家裡唯一一個沒嫁的女兒,出人出力我認了。但爸爸走後,我把爸爸的錢用在爸爸的喪事上,卻還要被他們指責侵占遺產,要我把錢吐出來,這還有天理嗎?」
閱讀更多
2023-03-13
小虎文
許多人常把「等到我退休時再做」掛在嘴上,但對某些人來說,任何事都不需要等到退休後再做,因為他們沒有真正退休的時候。台北榮民總醫院前院長張德明就是這樣的人:「我的字典裡沒有『退』這個字」,只要病人需要他,他就在!
閱讀更多
2023-03-09
蔡宜芳
前陣子,我去一所偏鄉的學校演講。講座結束後,有個認真聽講的媽媽舉手發問。這位媽媽滔滔不絕說著兒子讓她擔心的地方,例如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做、英文單字背好久都背不起來、念書不專心、愛打電動、約定晚上十點交手機,總是拖拖拉拉不肯交等等。
閱讀更多
2023-03-09
朵拉.托賽
你的人生由誰作主?你的人生是由你自己作主。我的人生則是我自己決定。我可以斬釘截鐵地這麼說,可是……。「因為朵拉可以只考慮自己,真好啊。」經常會有人這麼說我。
閱讀更多
30/ 30
第 3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