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7
彭蕙珍
在大學當助理教授的江季芸,43歲那年忽然驚覺少子化問題嚴重,未來一定會遇到招生名額不足問題。她訂了「10年離開校園」投資計劃。然而,婚後和先生一起買房、買車、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省吃儉用自己也只存到100萬。設定目標後,她和先生商量,將房子拿去貸款200萬,加上原來存的100萬, 2015 年將300萬投入股市,靠著存股,5年滾出千萬資產。存股7年,今年被動收入達70萬。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毅然選擇離開教職去圓夢。將存款全部投入股市,等於儲蓄歸零,必須再重新累積存款。幸好江季芸擅長規劃,很快就找到適合自己的記帳方式,再存一桶金。
閱讀更多
2022-12-08
郭美懿整理
曾獲2座金鐘獎的行旅節目主持人廖科溢,日前自曝與TVBS女主播秦綾謙再婚,消息曝光後不少人給予祝福,但同時也驚爆廖科溢不但劈腿多人,更疑似在前段婚姻尚未結束前就婚內出軌,震驚演藝圈。愛情的世界裡誰是誰非難以論議,但心理師提醒:愛得猛烈卻無法給予承諾、喜歡依賴卻又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情人類型恐有「彼得潘症候群」,愛上「卡慘死」。
閱讀更多
2022-11-22
彭蕙珍
1979年2月台灣爆發一件駭人的社會事件,一家設在台中太平的合法釀酒工廠,將可導致眼晴失明的工業用酒精,假冒成食用酒精,調製為高粱酒及米酒銷售。許多不知情的消費者買來飲用,造成不同程度的身體損害,其中一位是自國外學成歸來的教授,因喝到假酒而失明。同年5月,食用米糠油造成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對2千多人的身體帶來永久性的傷害,而且大多數是經濟弱族群。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群企業、學者及社會熱心人士於心不忍,1980年捐款成立基金會,由柴松林擔任第一屆董事長。從不接受政府資金的他們,在疫情這幾年因活動無法舉辦,加上募款等問題,面臨經營上的困難。律師吳榮達於11月1日決定接下董事長一職。自從接下這份工作,他每天都在煩惱要怎麼募款,幫消基會度過難關。
閱讀更多
2022-11-18
郭美懿
今周刊與新光醫院今(11/18)日攜手舉辦【擁抱熟齡Ⅱ長壽新人生】健康講座,從日本廢校改建養老村的經驗,來看台灣正在進行式的老幼共融——國小轉型日照中心規劃,以及新光醫院如何打造「醫旅合一」的全齡健康園區,合勤科技如何滿足熟齡族在地養老需求等4大議題,進行講座分享與關鍵對談。
閱讀更多
2022-11-11
數位內容部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後,國內外生技醫療市場產生的新需求,長庚醫院今(11)日舉辦「2022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以「智慧醫材」及「創新醫材」為主軸,展出由長庚自主開發,具遠距偵測、降低治療侵襲性或縮短療程等功能的16項實用專利技術,並集結技術驗證所需之「臨床試驗」資源介紹,以及過去技術移轉開發成功之案例介紹,邀集國內生醫及資通訊業者參與探討,如何成功將上述軟硬體技術量產後導入國內外臨床領域使用,提升國內外民眾的健康福祉,同時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國際市場,達成長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使命。
閱讀更多
2022-10-27
John Lee
「教育會翻轉階級」的觀念深植人心,許多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讀書,找到穩定工作,就能衣食無虞,因此,家長立意良善,覺得送小孩去補習是最好的投資,但這樣不僅增加小孩的課業壓力、壓縮睡眠時間,更多出一大筆支出。韓國投資之神John Lee是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獲利超過1兆韓元(約新台幣230億元),他指出,讓小孩去補習,是報酬率最低的投資,其實,翻轉貧窮的第一步,不是「好好讀書」,而是從改變「思維」開始!
閱讀更多
2022-10-17
王海咪
很多人不知道嚴藝文成為《俗女養成記》的編導,其實來自當年父親在她心中埋下的種子「他跟我說,我不是年輕妹仔,起步又晚了,想走得比別人久,一定要挑戰自己,不要演媽媽演久了,就一直待在舒適圈。別人不找我演的角色,我可以自己寫啊。」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演而優則導的嚴藝文,日前再以《俗女養成記2》入圍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與編劇獎。(原文發布於2021/08/09更新於2022.10/17)
閱讀更多
2022-10-12
樂透人生─吳家揚
「市場,你為什麼要讓我難過?」最近不約而同聽到許多哀號,昨(10/11)股市震盪大盤一天跌了596點,手有持股該如何是好?創傷經驗是,每每持股一賣掉就大漲,鼓起勇氣進場逢低撿便宜,馬上現世套。面對股海,現在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才好?
閱讀更多
2022-10-02
林依榕整理
女星賈靜雯擔任製作人兼女主角的影集《媽,別鬧了!》叫好叫座,劇中也透過母女3人呈現世代不同的感情觀。48歲的賈靜雯與修杰楷是演藝圈裡的「模範夫妻」,結婚7年依然甜甜蜜蜜,而修杰楷過去受訪坦言,夫妻倆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雖然當下都會有情緒,不過他透露吵架後都是誰先主動向對方開口。對於如何讓幸福「永遠保鮮」,賈靜雯也曾分享3個愛情逆轉勝秘訣。(原文刊登於2022/1/28, 更新時間為2022/10/2)
閱讀更多
2022-09-29
蔡碧月
編按: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歷經2008年母親罹患癌症,照護2年後離世; 2015 年父親被確診為失智症,自此又開始了她照護失智父親的過程。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失智後行為逐漸脫序,身為醫師的她並不比一般病患家屬來得從容好過,也因如此,更能理解照護者與身邊「熟悉陌生人」的相處境遇。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