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2023-08-17
黃越綏
婆媳的問題對女性而言,簡直是婚姻家庭中永遠無解的習題。多年來,我總在基層警員或社工們有需要時,協助處理一些比較困難的個案輔導。其中一次是在某個夏天的凌晨,我突然接到一位退休的資深社工來電,而她則是輾轉接受一位在醫院擔任夜班護理師請託,希望能夠找我去醫院,輔導一位因婆媳問題想不開,自殺未遂的老婦人。當我問他們:「已經是三更半夜了,為什麼非找我不可?」,他們的回答讓我啼笑皆非而不得不答應。
閱讀更多
2023-08-16
李勁
雖然我們很喜歡說話不含糊的人,但在很多場合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我們卻不太喜歡給出明確的答案,而習慣使用「大概」、「可能」、「也許」、「好像」等詞語。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跟我們的文化性格有關。有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具體到說話上,也同樣如此,因為話說得太滿,使得自己沒有迴轉的餘地,很容易造成一些問題。
閱讀更多
2023-08-10
賴政昌
2002年研究所畢業後的我,進入到上市公司光電產業工作!月收入4萬多的薪水,再加上股票分紅,也約略有近80萬的年收入!就以當時的薪資環境跟許多人比較起來,算是不錯的開始!
閱讀更多
2023-08-08
林暐鈞
50後,你還有多少精力與勇氣,踏出腳步長征世界?又或是在步入老年後,面對親友逐一離世、孩子各自離家,該如何與自己相處,面對房間裡只有一人氣息的時光?電影《一個人的朝聖》或許可以給你一個可能的解答。它述說老後一切歸於平靜,當一切世俗負擔都脫去時,是否還有力氣去做所謂此生「有意義」的事?以及當你面臨老後獨處,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階段,活出「一個人的快樂老後」?
閱讀更多
2023-08-08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要做到很多專家建議的「善終」,其實非常困難,因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於心不忍」,甚至事後可能會後悔「自己是不是太早放棄了?」
閱讀更多
2023-08-02
林慧詩
如果你出生就被判定只能活21歲,會怎麼面對人生?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陳靜琪並未放棄人生,藉著父親說的「一句話」,克服了50多回的傷病折磨,找到了摯愛,在面對多次的生死考驗,生命教會了她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8-01
楊雅馨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今周刊》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閱讀更多
2023-07-21
黃明惠 整理
「身為子女,法庭上我應該是最難過的,我失去父親,被告是我母親,案發後很震驚也很自責,如果我多陪伴、關心父母,或許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一名女子在庭訊時這麼說。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在新北地院審理63歲季姓婦人殺死73歲范姓丈夫案件。季婦去年11月30日趁丈夫熟睡之際持刀殺害,犯後她向警方自首,供稱受不了長期家暴才會殺夫。由於該案為全台國民法官參審首案,新北地院連續3天密集審理,由6名國民法官與3名職業法官評議刑度,量刑投票結果將達過半數的同意票數才算成立,此案公訴檢察官建請區間刑度為8至12年,週五(7/21)合議庭最終判處7年2月徒刑,全案可上訴,為我國司法史上首宗有國民法官參審審判後所作的判決。
閱讀更多
2023-07-21
NOW健康
夏天高溫溼熱,身體發熱、冒汗或臉紅是常見的現象,但如果是稍微一動就突然熱得受不了,情緒易怒,或是晚上睡眠斷斷續續,若又正好是在50歲前後的女性,那麼很可能是更年期警訊,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