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郭美懿
肝癌已連續4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2名,主要成因來自B肝與C肝,若不理會,肝炎恐惡化為「肝硬化」,再演變為「肝癌」,形成所謂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不過即使罹患肝炎,只要定期追蹤就能及早發現肝腫瘤,並透過RFA(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4年來就收治上百位超過80歲的高齡患者,其中有位95歲阿公3度發現肝腫瘤,更是「來一顆燒一顆」抗癌成功。
閱讀更多
2025-02-12
NOW健康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閱讀更多
2025-01-07
洪永祥 醫師
試著想像有一天,你被壞朋友惡整,在整個睡眠8小時的過程中,睡得正熟時,每隔2小時就被他故意搖醒,強迫你下床去尿尿再回來睡。好不容易又入睡了,2小時後又被搖醒,一整個晚上就這樣被搖醒3、4次,整個睡眠被切成了4、5段,相信隔天一定會嚴重疲勞、頭昏、腦霧、工作能量低、情緒低落!被這樣惡整一天忍一下還好,如果被這樣連續惡整數十年,一直被惡意搖醒,你的情緒跟身體能承受得住嗎?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將近4成的人,每天都被這個尿尿的壞朋友惡整,睡眠中斷苦不堪言。
閱讀更多
2024-11-19
郭美懿
母愛真偉大!彰化一名高齡產婦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她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幸運的是,她在1個月內配對到心臟捐贈者,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共經歷10次大小不等的麻醉及手術,9月初康復出院,如今這個奇蹟寶寶已4個月大。
閱讀更多
2024-11-15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
老王長期在泌尿科門診接受攝護腺藥物的治療,近來他發現當每當天氣變冷時,他需要上廁所的次數就會增加,甚至晚上起來的次數也會增加,導致睡眠品質不好,因此需要增加頻尿的藥物,可是一旦天氣變熱,這些症狀都會不藥而癒。門診中類似老王的狀況很常見,不只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很多是有膀胱過動或是敏感的病人,每到冬天或天氣變冷時,不論年紀,不少人都會因此膀胱變得更敏感,嚴重時會導致一直跑廁所的現象,白天如果剛好在工作或會議中,這些狀況會造成困擾甚至中斷工作或會議,晚上如果有這些情形更會導致睡眠不足,造成隔天沒精神,甚至有些老年人會因夜間上廁所次數增加,不小心跌倒造成骨折或腦出血等傷害,造成生活上的不變。
閱讀更多
2024-11-05
蔡曉萱 整理
立冬到來,許多人愛以麻辣鍋、薑母鴨等進補鍋物暖身,但一名60歲女性因熱愛麻辣鍋,雖然2個月內成功減重8公斤,血壓卻不降反升。
閱讀更多
2024-07-15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李浩維
洪太太今年65歲,雖然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幾天總覺得晚上睡不好,半夜睡到一半會覺得很喘,醒過來咳嗽,一開始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但慢慢的連躺著睡覺也變得不舒服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出現體重增加和 下肢水腫 的情況,到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心臟衰竭!
閱讀更多
2023-05-03
郭美懿整理
4年前,小瑩結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後昏倒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心臟衰竭」,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才知道先前食慾不振、雙腳水腫像「麵龜」、異常喘等症狀,並非會計工作太累、腎臟出狀況,其實都是肺動脈高壓警訊!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指出,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確診後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呼籲民眾留意「喘、咳、血、腫、暈」5大症狀,或是運動耐受力明顯下降,過馬路走輸小綠人,就應到心臟專科就醫診治。
閱讀更多
2023-04-28
郭美懿整理
56歲的陳先生因工作需求常出國,每次下飛機腳部就常會出現水腫,雖然活動後水腫會慢慢消失,但這半年來水腫情形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嚴重,久久無法消退,甚至連拖鞋都穿不下。他到心臟科檢查,才發現雙腳靜脈瓣膜功能異常,且伴有深層靜脈血栓,經抗凝血劑和彈性襪治療後,水腫才逐漸改善。
閱讀更多
2023-02-08
HEHO健康網
心臟就像人體的馬達,負責打出血液運送到全身,再把這些血液輸送回來,如果心臟這顆馬達開始沒力,血打不出去、收不回來,就會在下肢開始瘀積,讓兩隻腿變得腫腫的,再一路腫到上半身。
閱讀更多
1/ 4
第 1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