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作法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退休當志工卻被質疑,她怨「好心被雷親」!3個練習覺察自己要什麼:別踩「討好所有人」陷阱

tCol 2024-03-22

林靜君談心室

退休當志工卻被質疑,她怨「好心被雷親」!3個練習覺察自己要什麼:別踩「討好所有人」陷阱

再好的事情,都有光明與黑暗兩面。你的蜜糖,是她的毒藥,每個人的期待、觀點、信念可能完全相反,要在團體裡取得每個人絕對地滿意,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本來比較迎合傾向討好性格的人,要特別注意別陷入「要討每個人喜愛」的陷阱。

閱讀更多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tCol 2024-03-04

陳亭均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閱讀更多

50後朋友越來越少了嗎?2招讓人際關係一口氣變簡單,找回自在的相處

tCol 2024-01-26

松浦彌太郎

50後朋友越來越少了嗎?2招讓人際關係一口氣變簡單,找回自在的相處

任誰都喜歡坦率的人,想和坦率的人當朋友,一起學習成長。縱使接受別人出於好意的建議,也不要抹滅自我的想法。和他人保持友善的距離,守住自己的立場很重要。

閱讀更多

早期肺癌術前、術後重點大公開,『免疫檢查點』記得要CHECK!胸腔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4-01-04

照護線上

早期肺癌術前、術後重點大公開,『免疫檢查點』記得要CHECK!胸腔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針對能手術的早期肺癌,手術與術後輔助治療都是影響預後的關鍵,本次照護線上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醫師,公開解析手術重點、團隊照護以及術後輔助治療新突破。

閱讀更多

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搭配生理性起搏有效治療心跳過慢,降低心衰竭機率

tCol 2024-01-02

照護線上

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搭配生理性起搏有效治療心跳過慢,降低心衰竭機率

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吳尚儒醫師來到照護線上。吳尚儒醫師:大家好,我是台中榮總的心臟內科吳尚儒醫師。

閱讀更多

並非單純老化!不可忽略的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tCol 2023-12-15

照護線上

並非單純老化!不可忽略的巴金森病警訊,神經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婆婆臥床拒送安養院,她怨毒姑自私又怕成「逆媳」…勿把夫家當主場,「別人家務事」就別太操心

tCol 2023-12-14

林靜君談心室

婆婆臥床拒送安養院,她怨毒姑自私又怕成「逆媳」…勿把夫家當主場,「別人家務事」就別太操心

你總是容易被特定的人或是事情惹怒,有時情緒反應大到旁人都覺得異常,但自己心裡就是過不去,這是怎麼了?

閱讀更多

忙了整天怎麼還是忙不完…當工作與生活失衡!用1觀念重整腳步,放鬆身心、找回平衡

tCol 2023-12-08

麥可.海亞特, 梅根.海亞特.米勒

忙了整天怎麼還是忙不完…當工作與生活失衡!用1觀念重整腳步,放鬆身心、找回平衡

工作就像水一樣,是生命的必需。工作也像水一樣會恣意橫流,除非受阻,否則不會停下。我們需要堅實的邊框,才能擁有這種不可或缺的資產,想想水庫和玻璃水杯對我們的用處。沒有堅實的邊緣,水也可能造成破壞,想想河水氾濫,沖破河堤,將位置較低的街道與樓房淹沒。

閱讀更多

財力750萬硬買1200萬的房,房貸過寬限期下場會有多慘?月薪6萬小夫妻啟示:買你買得起的房

tCol 2023-11-28

謝劍平

財力750萬硬買1200萬的房,房貸過寬限期下場會有多慘?月薪6萬小夫妻啟示:買你買得起的房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買屋充滿了挫折感,還有一項原因就是以大都會房子做為購買標的。何止台灣,全世界年輕人如果沒有富爸爸或祖上庇蔭留產,一開始就要入住首都或大都會,只能說「想太多!」

閱讀更多

50歲以後,運用「全景模式」,對人多些包容!看人,我選擇「以上皆是」

tCol 2023-11-20

劉秀枝

50歲以後,運用「全景模式」,對人多些包容!看人,我選擇「以上皆是」

年過七十後,我開始收到LINE群組傳來某某同學病故或告別式的訊息,不免也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讀醫學院時,完全不曾、也不可能預測哪位同學會先往生,因為年輕的生命力那麼旺盛,誰會想到老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