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健保署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1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tCol 2023-07-31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末期病人擬放寬使用嗎啡、抗生素「居家安寧」用!最快上路時間曝:目標給付與醫院相同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 健保署 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

出國跌斷2根肋骨,婦科名醫「和醫生聊6分鐘」噴41.5萬!像住了總統套房…出國怎麼買保險?

tCol 2023-07-06

胡肇芳 整理

出國跌斷2根肋骨,婦科名醫「和醫生聊6分鐘」噴41.5萬!像住了總統套房…出國怎麼買保險?

台灣的醫療資源和健保體制享譽國際,也讓許多久居在台的外國人都稱讚不已,但到底在美國看醫生有多貴呢?婦產科名醫鄭丞傑分享,6月底去阿拉斯加旅遊,滑雪時意外摔倒,掛急診檢查發現肋骨斷了兩根,在急診室躺了6小時,期間做了抽血、驗尿和電腦斷層掃描幾項檢查,並和醫生交談6分鐘,最後竟收到台幣41.5萬的天價帳單,讓他感嘆「台灣人實在太幸福了」。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tCol 2023-07-03

郭美懿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19年,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2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上路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1.1%,減少近7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頭暈目眩、肢體無力、口齒不清!多發性硬化症警訊與治療策略,神經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3-06-21

照護線上

頭暈目眩、肢體無力、口齒不清!多發性硬化症警訊與治療策略,神經科醫師圖文解析

「可能睡一覺醒來,就突然變得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手腳發麻,讓人沒辦法正常上班、上課,生活大受影響。你可以想像,多發性硬化症會對患者造成多麼大的心理壓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指出,「幸好現在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能夠減少復發的機會,將病情控制得很穩定。只要和醫師好好配合,便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tCol 2023-06-19

陳晉興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別等中風才發現!血栓幾乎是自己「養」出來的,專訪心臟科權威拆解最大成因 心臟科權威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

tCol 2023-05-22

產業熱焦點

別等中風才發現!血栓幾乎是自己「養」出來的,專訪心臟科權威拆解最大成因 心臟科權威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服藥預防,可下降中風風險至1%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死亡、失能的主要原因,更是台灣成人身體障礙的主因之一,造成病患與照顧家庭的沈重負擔,近年更有年輕化傾向。由於「血栓形成」過程幾乎無症狀,大多數民眾因無症狀不自知,非要等到中風才驚覺。本文專訪萬芳醫院心血管中心謝敏雄主任,摘要整理造成腦中風的「血栓」成因,而心房顫動患者因血流在心房停滯是高風險族群,好發在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肥胖、長期熬夜等族群,建議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服藥預防中風發生。

閱讀更多

好想贏韓國!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輸日、韓…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

tCol 2023-03-30

郭美懿

好想贏韓國!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輸日、韓…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

台灣以便宜健保與良好的醫療服務聞名全球,但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總額比例卻落後日、韓,也因健保給付不足,影響所有新藥和新科技引進,將不利整體醫療發展。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佔比,這不只是為了讓醫療機構永續經營,也與國民健康與本土生技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

中年斜槓開公司真能省成本?小心「這一點」沒變更被追繳健保費!一次搞懂負責人健保怎麼保

tCol 2022-09-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中年斜槓開公司真能省成本?小心「這一點」沒變更被追繳健保費!一次搞懂負責人健保怎麼保

進入中年後,許多人在工作上遇到瓶頸、或有存退休金的焦慮,就會選擇開個小公司、做點小生意來拓展財源。但許多人卻忘了,一旦自己登記為公司負責人,全民健保納保身分就改變,常見因疏忽法規而被追繳保費。

閱讀更多

脂肪肝恐變肝癌!醫師:出現4警訊要留意

tCol 2022-09-08

林凱信醫師

脂肪肝恐變肝癌!醫師:出現4警訊要留意

外食高油高鹽、天熱狂喝手搖飲、晚睡追劇配消夜,是你的日常生活嗎?​小心你正在為肝癌的到來鋪路​。​根據 健保署 資料顯示,脂肪肝是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且已經有越來越多數據發現,近幾年肝癌的主因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有關,也就是說,預防肝癌的重要關鍵,就是避免脂肪肝的產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