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郭美懿
農曆7月是國人俗稱的「鬼月」,民間習俗認為諸事不宜,不僅避諱買房、買車、結婚宴客,甚至有人會刻意將重大手術推遲到農曆7月之後。對此,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的一項調查卻顛覆了固著觀念,他統計從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間,於農曆7月接受心臟手術的死亡率低於整體,盼民眾別為了避諱而延誤病情、使憾事發生。
閱讀更多
2023-05-18
林靜芸醫師
手術後得靠身體的修復來復原,組織修復所需的蛋白質由肌肉供應,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術前補充蛋白質可增加總量,使身體的修復功能最大化。
閱讀更多
2023-04-27
陳珮甄 Selena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掛念著別人好不好,例如,擔心爸媽感冒好了沒、到底該怎麼舒緩孩子鼻子過敏的症狀……每天忙著照顧別人、回應外界需求的同時,有沒有也花上同等的精神、氣力,好好關注自己?我就是那個沒有做到的人。
閱讀更多
2023-04-21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室 詹榮嘉營養師
在醫院,病人或家屬常會詢問創傷後可以補充什麼?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是否可以額外攝取雞精、魚湯,甚至其他的保健食品及營養品等。但營養師提醒,病人住院食慾欠佳,較常吃粥或湯品等熱量密度低的流質食物,容易造成增加熱量、蛋白質不足的缺口,不如多補充維他命A、C、鋅、硒等營養素,有助 傷口癒合 、提升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3-03-17
吳東軒
台大心理系畢業的作者吳東軒,擁有名校光環,理應握有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卻在確診罹患率只有4萬分之一的 NF2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第二型)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所罹患的罕見疾病,會有大小腫瘤不停在體內生長,目前沒有根治方法。腫瘤長到哪,生命威脅就到哪,可能是癱瘓、失明、失去聽力,或是終身無法自理。「不正常的目標,就要用不正常的方法才能完成。因確診罕病而人生走上岔路的那一天,我加速完成了夢想:創業、結婚、買房。」過好人生本來就不容易,但如果有病的話,人生又會更難一點。確診後在又反覆又折磨的療程中,他歷經數次照30秒、吐3小時的放射治療;摘過1顆5公分的腦瘤;跟剛求婚的女友在手術前交待好幾次遺言……但同時,卻也領悟出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方式活著。
閱讀更多
2022-09-20
郭美懿
許多熟齡人士到了一定年紀,都有牙齒脫落的問題,但缺牙要補時,卻往往徘徊在「植牙」與「活動假牙」之間。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林冠佩指出,植牙好處不少,但部份病人涉及手術會有一定風險;活動假牙雖然相對沒有那麼方便,但安全性高、價格也更親民,可以選擇對自己最佳的方案,沒必要跟著潮流做!
閱讀更多
2022-07-06
撰文‧譚偉晟 研究員‧黃浩珉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閱讀更多
2022-07-05
郭美懿
許多長輩喜歡吃泡菜、醃菜配白粥,認為好下飯又健康,殊不知長期食用醃漬食品,恐提高罹患胃癌的風險!一位88歲婦人日前因脹氣、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罹患胃癌,最後切除婦人三分之二的胃。醫師呼籲,胃癌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就是愛吃醃漬與高鹽食物,建議民眾飲食還是要以新鮮食品為主。
閱讀更多
2022-04-18
謝政言醫師
缺牙的原因有許多種,包括外傷、咬到硬物使牙齒斷裂,或口腔清潔習慣不佳,產生嚴重齲齒(蛀牙)、重度牙周病;而中老年人因機能退化、慢性疾病等,也可能使牙齒掉落。許多患者認為缺牙不補,只要習慣就好了,但長期缺牙不但會使齒槽骨嚴重流失,造成臉部外觀凹陷,且會使飲食受限,使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問題。
閱讀更多
2022-01-17
照護線上
「醫師,我兒子額頭的傷口一直流血。」林媽媽焦急地說。「怎麼受傷的?」醫師問「剛剛在打球的時候和同學相撞,兩個人都受傷了。」醫師小心地掀開紗布,額頭上的撕裂傷便流出血來。「這傷口要不要縫合?要不要打破傷風?會不會留疤?」林媽媽一口氣問了好幾個問題。日常生活中,大家多少都有受傷的經驗,也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讓我們請醫師來解答。
閱讀更多
3/ 6
第 3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