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吳若權
若要問我,從20、30歲到現在,最深的體會是什麼?我只想與你分享,花了30年才得到的領悟:人生中,必須早點弄懂的3個知道。
閱讀更多
2020-05-10
小虎文
當知道朋友中有伴侶、父母走了,我會回應他們,讓他有生命力去面對。因為面對至親離開,就像腳踩不到地,那種悲傷是無法想像的,而我有個身份是「藝人」,被大眾關注,我們的感覺會更不一樣,我便用這個身份,去陪伴別人、支持別人。
閱讀更多
2020-05-06
謝宜珍
疾病會透過身體來告訴我們:注意這裡!來看看這裡出了什麼問題?身體只是意識的一面鏡子,疾病要我們去看到內在不和諧的地方,當我們知道問題所在,就能修復它、重返健康。
閱讀更多
2020-05-06
加藤惠美子
這些人都和氣質完全無緣。面對這種人,不需要迎合,更不需要尊重,甚至根本沒必要和這種人說話。但是,千萬不能和對方競爭,否則,自己的品格也會遭到懷疑。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被照顧者對自尊的需求,猶如魔鬼的細節,永遠藏在照顧者筋疲力竭的忽略裡。隨著時久日深,形成隱形的心牆,讓彼此對立的情緒,破壞原有的親密。
閱讀更多
2020-04-21
沈宜璇
編按:沈宜璇原為舞蹈老師,2009年發現罹患乳癌,其後擴散至淋巴、甲狀腺、肝、胃、肺、骨頭等部位;2017年又發生一場大車禍,導致幾乎全身癱瘓。如今,沈宜璇的身體狀況已有所好轉,她將自己與乳癌共處的經驗、調整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觀察體悟紀錄下來,集結成書。以下為摘自書中的筆記與日記:
閱讀更多
2020-04-16
葉惠君 護理師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我和住院醫師一如往常地拉著行李箱,前往一個新個案家裡進行拜訪,正對著門牌核對地址,就聽到一陣咆哮。「X!我到底是不是妳的女兒?妳一定要這麼折磨我嗎?」讓初次訪視的我們愣在門外。
閱讀更多
2020-04-14
林芷揚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4-01
笹原留似子
面對親子、夫妻、家族間的悲傷送行,不須壓抑,應好好抒發情緒。因為,那亦是將摯愛「曾經存在的故事」繼續傳遞的證明。縱使肉體消失,關係依舊不變。對家屬來說,故人是永遠的摯愛,是一起活下去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3-29
我們都有病,、謝采倪
他是阿文,經常應酬的設計公司老闆。體能不錯的他,有時會參加鐵人三項,37歲那年,他發燒兩周未退,去大醫院做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俗稱血癌。
閱讀更多
17/ 29
第 17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