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林芷揚
20210104編按:台北市議員鍾沛君4日在臉書發文,說自己在年度健檢時,發現右肺有異常,因此接受醫師建議進行手術;而作家吳淡如在元旦也於臉書提到,過往一年都很健康,連一次感冒都沒有,但健檢報告出爐,卻被診斷出「疑似肺癌前期」,積極就醫追蹤後,醫師說她沒事。鍾沛君與吳淡如的共通點,都是家族有人因肺腺癌過世(鍾沛君是媽媽與阿姨,吳淡如是媽媽),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早期發現棘手的肺腺癌呢?
閱讀更多
2019-11-08
林惠君
本身是醫院院長也是肺癌患者的蔡松彥,最初從正規療法做起,發現成效不彰,所幸把自己當白老鼠,花費近千萬投入自然醫學療法,加上自創抗癌餐盤,如今已從罹癌院長變身成抗癌院長!
閱讀更多
2019-11-08
吳思瑩
是家醫科醫師,同時也是心臟內科名醫的陳衛華,在30年間罹患了三種癌症: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抗癌至今,身體狀況愈來愈好,且聽他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成功戰勝癌症。他也在對抗癌症成功後,勉勵自己,以及每一個人:只要勇敢活下去,你的人生肯定更精彩!
閱讀更多
2019-08-23
郭依瑄
肝癌高居國內癌症死因的第2名,令人聞之色變。不過,近年已有臨床數據證實,癌症的免疫治療有一定療效,讓許多肝癌病患重獲希望,更有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肝臟腫瘤從15公分縮小到8公分!
閱讀更多
2019-08-13
林芷揚
一名59歲男子下背痛,就醫確診「泌尿上皮細胞癌」,屬於膀胱癌的一種,且已經轉移肝臟。手術切除與化療後病情持續惡化,後配合免疫治療,病情轉趨穩定。
閱讀更多
2019-08-08
錢政弘醫師
在各個媒體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大腸癌預防的文章,很多觀念都是老生常談,雖然如此,還是整理一些新的醫學資訊給大家,畢竟有50- 60%的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預防。
閱讀更多
2019-06-04
林芷揚
媒體報導賀一航8年前就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卻因為聽朋友說「化療很痛」而沒有做化療,只接受手術切除病灶。賀一航兒子曾治豪表示父親走得很突然,雖然罹癌但平常沒有很不舒服,他們也不知道病情為何忽然惡化。癌症第三期,到底該不該化療?
閱讀更多
2019-06-04
錢政弘醫師
編按:藝人賀一航昨(3)日晚間驚傳大腸癌病逝消息,令人惋惜。大腸癌長年高居國內十大癌症第一名,早期症狀可能在「出現前五年」就存在,病患自己感覺不到有什麼症狀,尤其長在右側的大腸癌,發現時,腫瘤常常早已長得很大了!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特別提醒,3種人宜盡速就醫篩檢,另實行「九吃四少吃」徹底遠離大腸癌。
閱讀更多
2019-05-16
udn聯合新聞網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投入國民黨內總統初選後,頻頻在媒體前曝光,但明顯的老人斑,卻時常吸引到觀眾目光,當郭董評論時事時,可能會不時分心,多看兩眼郭董的老人斑,皮膚科專科醫師提醒郭董,若想減緩老人斑的生成,除了戴國旗帽遮陽以外,塗抹防曬也是非常重要。
閱讀更多
2019-05-16
廣告企劃製作
癌症治療期間或預後或手術後的療養,最重要的就是營養體質的打造,以面對治療期間的體力消耗。例如在化療期間的完整調養,多數都會採用麩醯胺酸(胺基酸)、高營養蛋白及多醣體攝取。但如果你只知道前面兩個成份就太可惜了,加上多醣體,你的調養才算完整。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