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彭蕙珍
每年初春到夏季,馬祖海域會出現被CNN評為「世上15個必看自然奇觀」的藍眼淚生態。藍眼淚是由夜光蟲「渦鞭毛藻」,經過海浪及自然風受力後,發出淡藍色的螢光,數量多時會滿滿遍佈海面,它發生在每年3至9月,其中4至6月最為壯觀。
閱讀更多
2021-04-23
好房網News記者王銘紳
雖然台北市公寓屋齡老舊,但因為地段佳與周邊生活機能成熟,仍吸引許多民眾居住。一名網友在PTT表示,最近在北市看房子,看到了50年與30年的公寓價格竟然差不多,讓他不禁好奇除了屋齡外,是否「地點」與「樓層」才是影響房價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1-03-19
劉秀枝
內政部 公布的二○一九年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一歲,男性是七十八歲,女性則是八十四歲,創下歷年來的新高。而截至二○二○年六月,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高達十五‧七%,並持續攀升中。
閱讀更多
2021-03-05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遺產擺在面前,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到底價值多少?這是可以放在天秤的兩端比較的嗎?我不知道,您覺得呢?從母親過世後,住在美國的王小姐就不斷的透過簡訊、Email...等方式和兩位哥哥溝通:「母親的遺產,要如何分配?」的問題。
閱讀更多
2021-01-18
股素人、卡小孜
綜合網路上的文章資料,想要退休「樂活」的退休準備金,多為1,000萬、1,200萬、1,500萬、1,800萬及2,000萬元不等。即使最低門檻的1000萬元,也會嚇壞目前月薪不到4萬元的30歲上班族,若每月存1萬元,到65歲退休時存了35年,也頂多只有500萬元而已,怎麼辦?500萬元存款夠不夠退休用?
閱讀更多
2021-01-08
廖慧淑
你想過自己老後是什麼樣子嗎?不再擔心柴米油鹽、能安心過日子?天天遊山玩水?還是擔心親友一一離去,自己成為獨居老人孤獨死?提前思考單身的老後生活,是重新檢視人生的契機。問題不在於年紀大小或壽命長短,而是單身的你,老後究竟想要怎麼活?
閱讀更多
2020-12-29
夏韻芬
財經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提及在大多數人都在討論退休到底要多少錢,通常都只由生活支出計算,其實要先考慮的是你忽略的5大風險。
閱讀更多
2020-10-29
劉煥彥
中部有線電視龍頭台數科(6464)董事長廖紫岑表示,隨著國內人口逐漸老化,過往有線電視的角色隨之轉變,如今大螢幕電視結合第四台服務搖身一變,成為廣大銀髮族的絕佳夥伴,可以提供影視娛樂、樂齡陪伴、購物,甚至醫療服務。廖紫岑說:「電視是長輩熟悉的媒介,而我們希望把手機智慧化的東西,要裝在電視上。」「我們要讓電視不只是電視,要讓電視變得更聰明,把電視變成掛在牆上的更大台手機。」
閱讀更多
2020-10-08
蔡宏斌
中華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入土為安的觀念,但是現在隨著人口暴增,墓地空間大都已不敷使用。政府近年來多鼓勵民眾採取火葬,根據 內政部 統計,我國遺體火化率由1993年不到五成,到 2009年起突破九成,至2018年更提升至 98.24%,再創我國推動火化政策以來之新高。
閱讀更多
2020-09-30
林黛羚
在受邀參與工研院《未來命題》工作坊中,我們從城市現況、都市規畫、醫療科技及生活願景等各種因素進行討論,總結了要「在地在宅老化」涵蓋了以下四種面向:成就感、安全感、社交及生存。住家、社區與周邊環境,扮演著成就這四項理想的輔助角色。成就感與社交感的需求滿足,來自於在居家規畫時,是否考量到自我志趣、愛好所需空間的預留,以及與親友、鄰居彼此交流時是否有適當的場域存在。
閱讀更多
6/ 11
第 6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