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喪失

顯示第 2913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從罹肝癌到往生,獨子不曾探望,如何不讓不孝子繼承遺產?預立遺囑不可或缺3件事

tCol 2019-10-23

賴佩霞律師

從罹肝癌到往生,獨子不曾探望,如何不讓不孝子繼承遺產?預立遺囑不可或缺3件事

邱男罹患肝癌,在醫院治療時,獨子卻沒來探視,邱男為此特地向醫院請假到律師事務所寫遺囑,指獨子「非常不孝」,不能讓獨子繼承他的遺產,且其房產歸他2名妹妹所有。邱男過世後,邱男妹妹依遺囑向地政機關申請登記,但遭獨子質疑。邱男妹妹為此向法院提出「確認遺囑真正」之訴。

閱讀更多

淺談預立遺囑的特留分問題!不想遺產被敗光,你該怎麼辦?

tCol 2019-10-23

賴佩霞律師

淺談預立遺囑的特留分問題!不想遺產被敗光,你該怎麼辦?

「律師,我想寫遺囑,把我的財產全部給兩個孫子」「你的子女呢?是有什麼特殊考量?」「因為我的兒子、女兒,把我的錢都拐走了。只剩下二間房子,我怕房子又被子女敗光,我什麼東西都沒有了。」

閱讀更多

大部分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葬!做到這3件事,就能讓人生此刻充滿快樂不再後悔!

tCol 2019-10-23

李少彤

大部分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葬!做到這3件事,就能讓人生此刻充滿快樂不再後悔!

大部分人25歲就死了,失去了自我想追求的東西,渾渾噩噩,等到75歲才埋葬。慶幸的是,其實在中年之際,是重生的最佳機會!幾十年的歲月,讓智慧累積成熟,也不再被現實問題綑綁,當有足夠的自信,則不管風來雨下,都能無恐不懼,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閱讀更多

臨終要不要急救、放鼻胃管?預立醫療決定,善終自己決定

tCol 2019-10-12

林芷揚

臨終要不要急救、放鼻胃管?預立醫療決定,善終自己決定

93歲王爺爺罹患失智症10多年,已完全 喪失 自理能力,終日臥床,不太認得人,對話混亂,生活起居皆需外籍看護24小時照顧。

閱讀更多

除了糖尿病、癌症、憂鬱症,還能助降低中風、失智症風險!7食物補充維生素D

tCol 2019-10-09

潘懷宗

除了糖尿病、癌症、憂鬱症,還能助降低中風、失智症風險!7食物補充維生素D

臺灣地處亞熱帶,日照時間充足,只要日曬時間足夠,被稱之為「陽光維生素」的維生素D,理應不致於缺乏。但根據衛福部2019年所公布之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受試者為13至75歲參加體檢抽血之民眾,共有3755人,測試分析其血中維生素D的濃度,將血清維生素D濃度<二十奈克/毫升定義為缺乏,二十奈克/毫升≦血清維生素D濃度<三十奈克/毫升定義為邊緣缺乏。

閱讀更多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tCol 2019-10-08

史蒂芬妮‧史塔爾

你和伴侶很相像嗎?幸福伴侶有「這些特點」,50歲後要老來伴,不要老來絆!

在正面的意義上,如果自己覺得對伴侶負有責任,他會希望對方過得好,會避免所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行為,他會以尊重、溫柔和重視的態度對待對方。然而,負責並不代表必須忘我地為伴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對。

閱讀更多

中年後忘東忘西、老是提起以前認識的人?注意失智症6症狀

tCol 2019-10-05

林芷揚

中年後忘東忘西、老是提起以前認識的人?注意失智症6症狀

若家人長期出現忘東忘西、同一件事情不停重複詢問、不斷提到以前的人事物,應懷疑失智的可能。失智症的症狀相當多元,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妄想、情緒躁動、個性突然改變、空間感 喪失 等,也是常見的失智症狀。

閱讀更多

老得慢的人,通常做了「五件好事情」!不想老後臥床,跟著西藏名醫這樣做

tCol 2019-10-05

洛桑加參醫師

老得慢的人,通常做了「五件好事情」!不想老後臥床,跟著西藏名醫這樣做

壓力不能沒有,短暫的壓力有助於身體的免疫機制,但長期的慢性壓力則需要適時釋放。你可以開心唱歌跳舞、每天留一段靜心的時間給自己、按摩SPA、旅行接觸新事物……選自己喜歡的放鬆方式來做就好。

閱讀更多

翻轉失智!他們跳舞、打球樣樣行,71歲白婉芝感性告白:天底下沒有我做不到的事!

tCol 2019-09-25

林芷揚

翻轉失智!他們跳舞、打球樣樣行,71歲白婉芝感性告白:天底下沒有我做不到的事!

全球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目前則有超過28萬的失智者,但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仍然不足,許多失智者也因此受到不友善的對待。每年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今年即以「Let's Talk About Dementia」(讓我們談談失智症)為主題,希望喚起民眾對失智症議題的重視。

閱讀更多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tCol 2019-09-23

林芷揚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