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NOW健康
48歲的汪小姐,對飲食有自己堅持的喜好,愛吃辣的她,三餐的基本配備就是1罐辣椒醬一定要準備在桌上,還要再來上1碗熱熱的湯,溫度最好是冒煙微燙口。由於工作忙碌,為了犒賞辛勞的自己,每天回家前都會固定在住家樓下的便利商店帶上1手啤酒,再打開電視追劇1個人獨自喝光啤酒,享受微醺快感。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在同事眼中,都笑稱她是「酒國辣妹」。
閱讀更多
2020-12-29
聯合報 / 記者黃惠群
國健署今公布「2018年癌症發生資料」,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2017年增加4447人。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乳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標準化死亡率持平,但甲狀腺癌女性為多數,而男性惡性機會較大。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呈上下震盪趨勢,其中30至49歲口腔癌發生率降幅2成,可能與年輕族群 嚼檳榔 及抽菸率下降有關。
閱讀更多
2020-08-27
陳衛華 醫師
陳衛華醫師是一位心臟內科醫師,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三種嚴重的癌症,25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手術,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如今他60多歲,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閱讀更多
2020-08-07
黃智群, 張芸瑄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
2020-08-06
NOW健康
根據衛福部公布108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38年蟬聯首位,其中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僅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以上,屬年輕型癌症,且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而香菸與檳榔就是口腔癌的最大兇手!
閱讀更多
2020-07-15
楊雅婷
48歲張先生3年前,被診斷出右側頰黏膜有均質性厚白斑,而接受切除手術,也因此戒掉30年抽菸、飲酒及 嚼檳榔 等習慣。因工作忙碌,故手術後就沒再回診追蹤,加上覺得口腔都無不適感,也因戒除菸、酒及檳榔的習慣,就沒再多留心。
閱讀更多
2020-07-06
楊雅婷
彰化一名張姓老翁日前感到耳內抽痛,診所診斷為中耳炎,但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經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檢查後,確診為口咽癌第三期。許嘉方表示,口咽癌可能伴隨耳部移轉性疼痛,恐被誤認為中耳炎,民眾要多加留意。
閱讀更多
2020-06-15
林芷揚
62歲魏先生20多年來都有口臭、口苦、喉頭有異物感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症狀,平時透過服用制酸劑舒緩,直到日前因症狀加劇,出現胸悶、胸口灼熱的狀況而就醫。檢查後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還有長達10公分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閱讀更多
2020-06-15
江育誠
退休可以是人生最精彩的一段樂章──只要你願意提早準備。但是,能提早預想退休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許多人還停留在過時的觀念,以為退休就是享福、含飴弄孫,更無需規畫練習。因此,許多人的退休生活毫無意外地變成一片蒼白,徒然浪費了最精華的人生黃金十年。
閱讀更多
2020-06-02
林芷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閱讀更多
3/ 8
第 3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