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李易紓整理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獨立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閱讀更多
2023-02-03
照護線上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黃駿逸醫師來到照護線上。黃駿逸醫師:大家好,我是黃駿逸醫師。劉育志醫師:請問B型肝炎患者產生肝癌後,他的B型肝炎要如何治療?
閱讀更多
2023-01-18
郭美懿
台中67歲婦人在2個月內體重狂掉12公斤,因解黑便就醫,輾轉兩個月沒有改善,赴醫院檢查,才發現竟是罹患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且已轉移至腹膜達到 四期 程度。歷經化療、脾臟栓塞到手術,病患與醫療團隊拼了7個月,終於成功逆轉為二期,經過半年追蹤沒有復發跡象,讓醫生、病人與家屬更珍惜搶回來的生命。
閱讀更多
2023-01-06
Heho健康 記者王芊淩
今周刊編按: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僅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 四期 (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 四期 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2022-12-29
郭美懿
國健署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民國109年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再快轉1秒;至於10大癌症排行榜部分,「大腸癌」更是連續第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蟬聯「癌王」寶座。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陽明交大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教授表示,疫情爆發3年降低民眾就醫意願,接受檢查的人也大幅降低,如今疫情緩解封,預估2023年大腸直腸癌病患恐海嘯般來襲!他呼籲民眾發現身體異樣就該就醫檢查,若及早發現,前3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成左右。
閱讀更多
2022-12-18
翁申霖 整理
過去曾是《聯合晚報》、《中時晚報》記者,後來踏入政治評論界,闖出一番名號的政治評論家陳立宏,2015年確診第 四期 腦癌,儘管醫生透過「開頭爐、摘腦瘤」想跟死神搶命,他卻仍在2017年不幸逝世,知名主持人鄭弘儀近日在《新聞挖挖哇》揭露陳立宏生前因一場場車禍,發現「異狀」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長腦瘤。
閱讀更多
2022-12-08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我在台北開了一家宵夜場的海鮮餐廳,日夜顛倒,常需藉由香菸、檳榔提神,再加上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不規律的作息,埋下罹癌的種子。
閱讀更多
2022-12-07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我整整抖了兩天,不是因為酒精、咖啡的戒斷症狀,而是來自內心深處升起的恐懼,這是我剛發現鼻咽癌第 四期 時的心情。「鼻咽癌 四期 ,腫瘤已侵犯到大腦。」當下真的只有「傻眼」可以形容。鼻咽癌從發現到治療的進程速度非常快,因為無法開刀,治療方式只能選擇放療加上化療,距離確診到開始療程,僅僅只有兩週的時間。
閱讀更多
2022-11-24
郭美懿
45歲的陳先生平時的生活規律,近半年來卻總感到身體疲憊、昏昏欲睡,到了晚上9點、10點就體力不支躺平。他以為自己工作忙碌,只是「爆肝」,買了保肝藥服用,卻一直不見好轉。沒想到就診才發現,他竟然已是第 四期 的重度慢性腎臟病,差一步就是需要洗腎的第五期!
閱讀更多
2022-10-21
黃明惠整理
以電影《叱吒風雲》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知名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近年飽受大腸癌折磨。昨(10/20)日他在臉書發出告別文,說自己「現在不辛苦了」,其工作夥伴也證實他已離世。朱科豐2018年在中國拍戲時,每天都出現腹痛狀況,甚至出現血便,返台檢查後確診罹患大腸癌4期,化療4年仍不敵病魔。大腸癌在台灣是前3大最常發生的癌症,民眾若出現4徵兆,包括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症狀與腹脹等,就應盡快就醫。
閱讀更多
5/ 18
第 5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