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李易紓整理
國泰 永續高股息ETF(00878)第4季配息金額拍板!每單位配發金額0.35元,以周二(11/14)收盤價20.53元計算,單次殖利率1.7%。今年4季配息合計1.24元,年均殖利率6.2%,除息交易日訂於周四11/16,最晚只要在周三11/15前持有或買進,皆可參與本次配息,配息將於12/12發放。週三一開盤大盤暴漲逾200點、攻上17000點大關,00878除息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最高也來到20.82元。
閱讀更多
2023-10-30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管理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用5檔核心ETF搭配6檔衛星ETF,賺價差也領股息。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阿福這樣選標的:先買與大盤連動的市場型賺價差(0050、006208),再看配息頻率及月分,挑0056、00878、00713(這檔殖利率高達6.67%)月月領配息。
閱讀更多
2023-10-12
謝富旭
「為什麼現在53元的新產(2850),比4年前38元的新產便宜!」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命題。弄懂這個命題的玄機,有助於克服我們投資「成長型價值股」的迷思喔。編按:原文發表於2023/6/9,今天(2023/10/12)新產股價再度創了歷史新高。能夠不被股票當前的價格所迷惑,看穿它背後所蘊含的潛力,才能幫助我們挑選到真正優良的股票。
閱讀更多
2023-10-11
段詩潔
為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民眾多會定期到醫院健康檢查,卻鮮少為了解「財務健康狀況」做資產健檢,也因此容易錯失挽救機會。藉由 國泰 世華銀行進行的「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得以窺見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全貌,讓每個人都能夠距離「提早退休」更進一步。
閱讀更多
2023-10-06
胡肇芳 整理
掛牌近4個月、規模突破800億元的首檔台股月配息ETF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第4次配息金額公布。依據復華投信官網收益分配期前公告,00929在10月每受益權單位預估配發0.11元,以評價日9月28日淨值17.21元計算,預估單次現金殖利率約0.64%、年化殖利率約7.67%。擁有「不敗教主」稱號的陳重銘曾表示,00929專注在台灣的科技股,只要堅持「定期定額+逢低加碼+股利買回」的策略,持續累積張數並降低成本,將來就有40家科技公司幫你賺錢,讓你樂活退休。
閱讀更多
2023-09-28
郭美懿
中秋節對多數人來說是美好的團聚時光,但對罹患憂鬱症的人來說,面對眾多親友卻變成巨大的壓力,心情反而更加低落焦慮,覺得自己像處在黑洞裡…。精神科醫師提醒,節日假期會讓人思考更多人際關與家庭問題,也會面臨不同於日常的生活模式與互動,帶來更多壓力或負面情緒。建議可依照6種自助因應策略,減低壓力、孤獨感及避免憂鬱症狀惡化。
閱讀更多
2023-09-25
NOW健康
當你感到心臟不規則跳動、而經常是快速的跳動,要注意可能是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找上門!一旦心臟科醫師告訴你罹患心房顫動,請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心房顫動會增加血栓生成的風險而引起中風以及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相關併發症,這是一個絕對需要醫療介入的疾病。
閱讀更多
2023-09-01
NOW健康
正常人的心跳會呈現規律的跳動,只有在特定的狀況下,才會突然加快或變慢,如人體在激烈運動時心跳便會加快,而休息或睡覺時心跳則會變得較為緩慢,但有些人卻可能會因先天或後天身體出現問題,而導致心律不整。究竟什麼是心律不整?心跳1分鐘跳幾下才正常?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哪些?若有心律不整該如何治療?平時應該如何預防心律不整? 國泰 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醫師將帶大家一起了解。
閱讀更多
2023-08-14
胡肇芳、郭美懿整理
「歌神」張學友時隔4年再度開金嗓,吸引許多粉絲到場支持,不過就在周日(8/13)馬來西亞這場演唱會上,當張學友邊唱邊走到延伸舞台時,竟直接跌坐在地上,嚇壞不少觀眾。事後他解釋從小就患有內耳不平衡(梅尼爾氏症),幾乎每年都會發作1次,在演出前半小時,就突然開始頭暈。其實不只歌神苦於「梅尼爾氏症」,退隱歌壇的台語天后江蕙據悉也患有同樣毛病,醫師指出,「梅尼爾氏症」至今在醫學上無確切成因,有一說是基因遺傳,但也有人說是與壓力過大有關,但通常不是單一原因造成,可能受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飲酒過多等誘發。
閱讀更多
2023-08-11
林靜如, 鍾依庭, 彭志煊
編按:曾以律師娘之名協助許多主婦創業的林靜如,在陪伴父親走過人生最後那段路後,才深刻體認到:多數人總在老後遇到突發狀況,驚覺自己沒有做好財產規劃,於是必須面臨生活上的問題或困境;又或者忘了為自己最後的尊嚴與自主意志做好安排,讓後人為了自己身後事產生嫌隙。透過分享這些年在律師事務所聽聞的各類人生故事,並邀請律師從法律觀點出發,給予讀者財產規劃與傳承上的說明、建議及剖析,期望大家明白事前安排的重要,讓自己與家人在遇到無法預期的意外來臨時,可以從容安然的面對未來人生。
閱讀更多
6/ 29
第 6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