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溫國信
基金主要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挑選主動型基金時,不能只拿過去的年度績效作為唯一參考,因為上一年績效前茅的基金,次年的績效往往慘不忍睹,所以,主動型基金上一年績效排名的參考價值甚低,這種方法不足取。
閱讀更多
2021-09-16
蕾咪Rami
來自臺東務農家族的蕾咪,從月薪2、3萬到28歲財富自由,普通家庭出身的她是怎麼辦到的? 她利用下班後將錢投資自己,在短短不到5年內陸續完成研究所學位、跨海鍍金增強實力,成功擠進美商科技公司大門,坐擁百萬年薪,現在月收入六位數,更有多達11種被動收入! 她親身經歷了《富爸爸,窮爸爸》的ESBI過程:員工(Employee)、自僱者(Self-Employed)、企業家(Business Owner),以及投資人(Investor)。本書則是她完整走過這4種身分後,將自己實證有效的理財思維與方法,整理成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功複製的3步驟收入翻倍致富術。
閱讀更多
2021-03-09
蔡佾姿
「怎麼啦?幹嘛都不講話,不是出來聊天聚會的嗎?話這麼少不像你喔!」朋友有一搭沒搭的應和著話題,但表情卻若有所思,似乎感覺很困擾。
閱讀更多
2021-01-07
陳雲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30歲時,其資產已經突破了千萬元;盛大網路創辦人陳天橋30歲時,其個人資產達到了40億!
閱讀更多
2020-04-20
李雅雯(十方)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讓你覺得似曾相識......當我企圖說出這段經歷,我感到一陣抑鬱。我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讀者不知道,我的編輯不知道。16年前,我遭遇一場「家人的金錢勒索」,這是一段非常痛苦、非常糾結的人生經歷。
閱讀更多
2020-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日前有一位剛邁入40歲的金融業 外匯 經理人,有定期來院內全身健檢的習慣,近期卻發現異常紅字,「我最近除了頭痛胸悶還伴隨著頭暈目眩,以為是年紀到了,體力不如從前,就沒有太在意。」原來是因為工作升官,體力與時間幾乎投資在工作上,應酬量更是大幅增加,三高指數猛然飆升,進而深入檢查出血管有硬化、阻塞的跡象,所幸有良好定期健檢的習慣,才能迅速揪出原因。
閱讀更多
2020-02-20
大俠武林,0050。
「您不必非得存兆豐金」。別以為我要大家跟單兆豐金,我只是藉由兆豐金這一檔,來分享存股而已。只要是存股同好,買啥都好,我都替你開心。兆豐金最近漲到不像話,貼息時它被瞧不起,如今填息也被嫌高攀不起,真是沒朋友。其實不只兆豐金,各檔績優金融股都有不錯的表現。今天車友問有哪些好標的,我不假思索直接反應給了四個:(原文發表於2月20日)
閱讀更多
2020-01-06
微笑台灣編輯團隊/張雅琳
「大部分外國朋友需要短天數的行程,我們還是推花東。」姜俊瑋以鐵路加鐵馬的「雙鐵」交通方式,建構出四天三夜的環形旅遊路線,從光復火車站出發,逆時針方向繞行一圈回到原點。
閱讀更多
2019-07-04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穩賺不賠」應該是所有人在投資理財時,所追求的首要目標,但對於進入第三人生的朋友來說,卻是最起碼的要求,因為此時已無固定收入,所以絕對要避免因為投資理財而把退休金或儲蓄都賠光。
閱讀更多
3/ 4
第 3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