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山田知生
史丹佛 大學教授 紐森(Eric Knudsen)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面對事物的方法」,即使過了25歲,仍能和兒童或25歲以前的年輕人一樣,甚至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就算不用刻意練習,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新知識;然而成人會因為大腦「偏愛簡化」的機制,盡可能選擇已知的事物、排斥變化,為了不受限於大腦本能,成人更需要有意識地專注、行動與休息。
閱讀更多
2022-08-23
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 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閱讀更多
2022-03-14
洪雪珍
在新冠疫情越演越烈的當下,有位四十多歲女性來報名上課。她在自我介紹時,談到轉換跑道的初衷,讓人聽起來有些慽慽然。過去她是外商高階主管,先生的事業也如日中天,人前人後都恩愛逾恆,看到他們時,總是十指相扣。有工作舞台、有美滿婚姻,是人人欣羨的人生勝利組。可是就在三十八歲那年,無預警地,先生提出離婚,因為有了新歡,對方吵著要給一個名份,先生看她堅強能幹,決定捨了她,選擇那個他以為的柔弱女子。
閱讀更多
2022-01-28
黃惠如
每堂瑜伽課最後,我都會請同學們將手貼在心的位置,「謝謝身體,謝謝呼吸,謝謝自己,謝謝自己的不容易」。
閱讀更多
2022-01-11
翁申霖 整理
國民黨前立委、文化 大學教授 龐建國今(11)日驚傳在內湖住家墜樓身亡,據悉,龐建國於凌晨4時許,曾在LINE群組三度貼出訊息,寫下「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上午7時就被發現墜樓當場身亡,妻子邱秀珍聽到「砰」一聲才知大事發生。龐建國在墜樓前留下2張紙條,分別是「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以及「謝謝妳的愛和付出。」消息曝光令人萬分悲慟。
閱讀更多
2021-09-03
王文珮Vanessa Wang
某一次面試軟體工程師的職位,面試官問我「誰是妳的role model?」我想了一下,有點猶豫地說:「我沒有真正想過這個問題,但我剛剛腦中直覺閃過我媽媽。」
閱讀更多
2021-06-18
石雷鵬
高層次的人,懂得給生活做減法。給生活做減法,就意味著擺脫外界糾纏不清的種種,把這些時間用來陪伴自己心愛的人,以及做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
閱讀更多
2021-04-28
林靜芸醫師
近代的醫學院教育強調人道,希望減少專業霸氣,我在醫學院念書的時候,醫學教育強調醫術,主張「大醫師開大刀」,相信所有的病痛都能用「醫術」治療。當時少數醫師主張關懷,需費很多唇舌,權威教授認為這類醫師「醫術不精」,替他們取「嘴巴外科醫師」的綽號。
閱讀更多
2021-02-23
張莎莉
冬天飄雨的台北縣八里,空氣中始終是潮濕的味道。又濕又冷的天氣,我被主管派來採訪安養中心的發言人,因為這裡有個92歲的老人家,在最近這8個月來,子女沒有代繳費用。
閱讀更多
3/ 9
第 3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