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NOW健康
除了年紀大內耳功能退化,生活中壓力過大、經常失眠、過勞及高油、高鹽的飲食型態,都是可能誘發耳鳴的原因,然而,耳鳴的背後,可能不單純只是耳朵的問題。曾有媒體報導指出,有1名飽受耳鳴困擾的患者,服藥2年都未見改善,後來發現是「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導致咽喉炎,進而引發中耳炎,因耳咽管受損釀成耳鳴。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事實上,胃食道逆流和耳鳴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耳鳴真正的致病原因與內耳神經萎縮、損傷有關。
閱讀更多
2023-08-30
郭美懿
明明知道隔天早上7點要起床上班,但睡前躺在床上就是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繼續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累了一整天,即便是沒有事做,依舊捨不得睡覺。如果有這些現象的話,極有可能是產生「睡眠拖延症」的生理現象。
閱讀更多
2023-08-18
鄭明輝
乳癌近幾年一路攀升成為世界癌症之冠,在台灣更是女性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飆長的速度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和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病都有複雜的交互關係。過去多數人認為乳房比較豐滿、肥胖的女性才會罹患乳癌,或是認為有家族病史、遺傳基因才是乳癌的高風險群,然而根據臨床研究統計:90%以上的乳癌患者並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身材纖瘦、年紀輕的乳癌患者也不在少數,傳統的刻板印象已被推翻。
閱讀更多
2023-08-12
翁申霖 整理
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在大汗淋漓下想喝綠豆湯消消暑,未料卻在隔日出現口齒不清,走路歪斜的狀況,緊急就醫才發現是「腦梗塞」,也就是俗稱的中風,為什麼會這樣呢?綠豆湯不是消暑聖品嗎?對此,有醫師解答關鍵原因。
閱讀更多
2023-08-10
莊宜芳醫師
最近讀了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才知道她成了照顧者,照顧罹患老年思覺 失調 的父親與認知(失智)症的母親,書中「照顧者的巨大沙漏」一系列文章,娓娓道出照顧者種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天堂與地獄。
閱讀更多
2023-08-01
NOW健康
近日高溫炎熱,進出冷氣房,高低溫常常相差10度以上,使得耳鳴、眩暈患者的症狀加劇,耳鼻喉科權威李宏信醫師提醒,當民眾身處在氣溫變化大的環境之下,若出現身體調節機制異常、自律神經 失調 時,不僅身體容易疲勞,更要留意血管收縮所造成的心血管及內耳疾病危機。
閱讀更多
2023-07-04
林暐鈞
自律神經 失調 ,如今已是現代的文明病,在這充滿緊張、恐慌的時代下,如何平緩自己的情緒,自在生活?對此,卓越健康診所、Hi-Q褐藻生活館主辦,以《現代人文明危機自律神經 失調 》為題,於7/3登場,邀請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劉士銘醫師主講,陪伴大眾找回輕鬆自在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7-04
胡肇芳 整理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驚傳週日(7/2)上午因猛爆性肝炎辭世,享壽64歲。據了解,他原本即有B型肝炎,早前到榮總住院治療,卻於周日凌晨不治。林謙浩在合庫金上任還不到二週,即因身體健康因素病故,讓公股金融圈相當震撼。合庫金低調證實董事長林謙浩過世的消息,下午也發出重訊指出,公司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分層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分別由合庫金總經理陳美足與銀行總經理林衍茂暫代。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則說,肝臟因為沒有神經,所以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肝臟負責身體的垃圾清除與解毒、排毒,即使已經發炎、纖維化或長腫瘤,依舊不吭聲地繼續努力工作,出現可察覺的症狀,像是疲倦、黃疸、水腫、意識不清等,到這時候才治療,通常都來不及了。許金川說,最好的保肝之道就是,沒有B肝帶原或抗體,就應該趕緊打疫苗;如果有B、C肝一定要定期追蹤,必要時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此外,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才能避免走上肝癌之路。
閱讀更多
2023-06-30
NOW健康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健保資料庫發現,因精神相關疾病就醫人數2021年達145.4萬人,較10年前的2012年94.0萬人,成長約54.8%;另觀察統計數據,領有慢性精神病重大傷病卡近20萬病人中,約有5成是思覺 失調 症,顯示思覺 失調 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正逐年增加,需要長期治療。
閱讀更多
2023-06-27
郭美懿
入夏後氣溫居高不下,許多人都躲在室內吹冷氣避暑,但從高溫室外陡然進入冷氣房,卻可能造成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冷氣病」。為什麼吹個冷氣,就產生這麼多毛病?又該如何預防與緩解?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