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黃山料
如果你付出時, 覺得痛苦你就會一直在等待回報。等不到回報, 痛苦會乘以痛苦並遷怒於無法回報你的對象。如果你犧牲自己,能因付出而感到滿足,你便不會透過犧牲換取你想要的而無意間施壓於他人。那麼, 犧牲的當下, 你就擁有幸福。
閱讀更多
2021-02-19
加藤惠美子
在現代,優質物品往往被歸類為 奢侈品 。因此把身邊所有物品都換成優質品的話,恐怕會被歸為「我擁有一切」的「傲慢」。事實上,持有「少量」優質物品才是重點。
閱讀更多
2020-12-17
田臨斌(老黑)
「如何花錢」照理說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如果一定要有所評斷,那就是這筆消費帶來的滿足感高低,以及持續時間。
閱讀更多
2020-12-16
王浩一
二○二○年五月,大家都還在為COVID-19肺炎所引發的經濟問題,甚至對「後疫情時代」感到憂心甚至悲觀。五月十四日下午,我與朋友在他住宅一樓大廳討論事情,隔著落地窗看見一輛靚美的保時捷停在眼前,下車的美麗女子,一襲三宅一生的春色皺摺衣服,剪裁時髦,飄逸多姿,她從車頭行李箱提出一袋袋的香奈兒,走入大廳,高跟鞋輕快巧微的叩叩聲響,傳遞著她開心的心情。
閱讀更多
2020-10-16
阿默
要真正認識一個人,我想,至少也得用一輩子的時間才夠。初認識這個人時,他二十六歲,話不多,看起來有點臭老,前額微禿,身材矮壯,不是一般女孩會喜歡的類型,而我,正好不是一般女孩,我不追求愛情,當然也不在意外貌,當時二十四歲的我清楚的知道我要尋找的是一個可以相偕一生的人。怎麼知道他可以共度一生?直覺告訴我,他是的!至於我的直覺準或不準就得靠日後的觀察來證實了。
閱讀更多
2020-10-05
周維麗
有人會把「做好人」當成責任,而這個奇特的責任意識會促使他們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應該負全責,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他們都會選擇無條件接受,並且認為自己的名聲就建立在這份責任感上。在某些時候他們會很有自覺,而別人也會認定這些人說到做到,可是這種樂善好施往往讓人力不從心。
閱讀更多
2020-06-03
黃冠誠
忍,不是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是放下,放下心頭的那把刀,就不用忍了。否則,那把刀遲早要開殺戒,不殺人就會殺自己。放下了,也就無所牽掛了。
閱讀更多
2020-04-13
吳若權
我們常用世俗的觀點,去妄加評斷別人的是非。其實所有的狹隘觀點,都是在「二元對立」的推論之下產生的結果。
閱讀更多
3/ 5
第 3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