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
張振榕, 林莘妮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閱讀更多
2022-10-27
郭美懿
51歲前民視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驚傳罹癌病逝,震驚媒體圈,她臨終留下遺言,表示抗癌過程中嘗試過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和免疫療法等,自認已盡全力抗癌,「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她堅強為自己安排好後事,包括遺囑、生前契約、靈骨塔等等,但疑因父親上月才過世,因此臨終時家人不在身邊,僅好友支持陪伴。
閱讀更多
2022-10-21
瓊・李維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孤獨帶來的傷害,幾乎和每天抽一包香菸不相上下,因為孤獨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更是帶來細胞層級的改變。
閱讀更多
2022-10-1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每個人都可能是配偶中比較晚走的一個,所以我們不只要接受「孤獨」到老,也要學習如何能夠「獨立」到老。趁另一半還在時,趕快學習他(或她)所有的生活能力吧!
閱讀更多
2022-10-17
王琄
2022.10.17編按:被譽為「媽媽專業戶」的資深演員王琄,曾多次以媽媽角色入圍金鐘,並拿下3座金鐘獎獎座。王琄今年再度以「公視人生劇展-無常日常」第7度入圍金鐘獎,在劇中飾演深陷地震喪子之痛,失智症又纏身的母親,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是否有機會擒下生涯第四座金鐘獎座,值得期待。(原文刊載於2022/6/16,更新時間為2022/10/17)
閱讀更多
2022-09-02
倫.奧德斯基
「做出一個完美的決定」,其實是個令人畏縮的前提,因為所有的決定都有其利弊,我們通常是面對幾個不完美的選擇,得在其中選一個出來。在每一種情況下,我們都有可能失去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選擇一個有明顯缺點的選項。
閱讀更多
2022-08-26
偉文隨筆
年齡愈長,也會少了年輕時事事看不慣的憤世嫉俗,作家鍾曉陽寫過:「年輕時我們看到美麗的月光,如今我們看到月球表面的凹凸與陰影,卻比月光更美麗。」當我們歷經滄桑,知道人的軟弱,我們對人的寬容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原諒你,而是理解後的釋然。
閱讀更多
2022-08-17
樂透人生─吳家揚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保單詐騙新聞,其間多半牽涉人情,因為相信「朋友」、「親戚」,或者「好友的朋友」,結果落得傷財又傷感情。
閱讀更多
2022-08-02
優照護
王爺爺去世3年了。當年王爺爺只是踩上椅子想拿書架上的一本書,沒想到踩空跌落,王奶奶急得只知道要打電話給兒子。儘管兒子後來叫了119、立刻趕回家,王爺爺仍因未立即送醫住進了加護病房,經過好幾個禮拜的救護,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當時有其他的人在家,是不是就有可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如果直接打給119,少了中間的時間差,是否就可以讓爺爺的情況不惡化?」有太多可能性,讓兒子感到遺憾。
閱讀更多
2022-06-28
呂秋遠
編按:婚姻不只是小倆口自己的事,更牽扯雙方家庭,以及彼此的經濟財務。有女子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自己在父母援助頭期款之下,在台中買了一間房,目前房貸還剩下4百餘萬,而男友則只有10萬元存款。近期雙方規劃結婚,但男友希望她將名下的台中房產賣掉,將這筆錢拿來作為兩人在台北購買新房的頭期款,若不足兩人可以先與男方爸媽同住。女網友為此感到焦慮,「為什麼要我放棄原本的工作、資產、家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要在存到台北高房價頭期款前跟公婆住!雖然說夫妻就是要共同努力,心理還是有點不平衡」。律師呂秋遠針對此案例提出10點建議,要女網友仔細考慮,「婚姻與感情都是平等的,遇到只想佔你便宜、不勞而獲的人,請快逃」。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