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7
林芷揚
「人生最後階段,輕盈地下車,而不必拖著沉重的行李」,知名作家張曼娟在簽下預立醫療決定後,由衷說出她愉悅的心情。
閱讀更多
2019-09-23
林芷揚
不少民眾對安寧病房的刻板印象是「等死的地方」,事實上 安寧緩和 醫療是幫助病人獲得身心靈的平靜,不但身體上的痛苦得到控制,心靈也會安詳寧靜,反而能思考生命意義,在最後與親友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不留遺憾!
閱讀更多
2019-09-18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18床位的T小姐,56歲,乳癌末期,因為食慾不佳入院。入院之後,經過與癌症病人、先生仔細地討論,病人決定不放鼻胃管,順其自然。後來一些症狀都調整的不錯,和先生以及團隊也逐步建立了默契。面對這樣癌症末期病人,總會感受到自己可以創造的價值,只是,這樣的價值有時也是很脆弱的。
閱讀更多
2019-09-12
揚生慈善基金會
又是一樣的場景:約四坪大小的會談室,我坐在扶手椅上,左手邊坐的是我們團隊的安寧共照護理師。右手邊的沙發上,坐著一位頭髮略顯蒼白、眼神憂傷的婦人,而她旁邊坐著她的女兒,看來都三十多歲的年紀,眼睛瞪著大大地看著我。
閱讀更多
2019-09-05
小虎文
「林杰樑醫師被稱為『俠醫』,黃勝堅醫師則叫我『怪俠』,我覺得蠻會形容的。」許禮安自己笑稱,24小時不關機的習慣,是從急診室開始,最久還可以追溯到「B.B CALL」時期,他已經有不關機的習慣。「我隨叫隨醒,在半夜接電話能迅速回應問題。」
閱讀更多
2019-09-05
許禮安
我在醫院內科、外科病房看「安寧共同照護」的會診時,因為病人和家屬難免有忌諱,我通常絕口不提「癌症」和「末期」。
閱讀更多
2019-08-24
郭依瑄
臨終之事,千萬別拖到最後再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告別,除了能為人生劃下圓滿的句點,也能留給親人最美好的祝福。一位癌末的王先生,就選擇這麼做…
閱讀更多
2019-08-20
黃勝堅
一位七十六歲老富翁,育有三男兩女,因為腦幹中風衰竭送急診,到院後,連救回成植物人的機會都沒有。
閱讀更多
2019-08-12
黃勝堅
一般認為,加護病房的職責就是積極救治病人,因此對於其他的選擇,比方 安寧緩和 療護、舒適尊嚴照護等,常難開口提供適當的討論,使得家屬做了不適切的決策。這不僅造成病人無法安寧善終、家屬不滿,同時也造成了有限的加護病房資源無謂的使用,使得真正需住加護病房的病人無床可用,大大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原則。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