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居家安寧

顯示第 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3

親手拔掉呼吸器,父親牙齒全掉了下來 陳時中:為何當初不讓他在家中安寧地走?

tCol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親手拔掉呼吸器,父親牙齒全掉了下來 陳時中:為何當初不讓他在家中安寧地走?

「父親走的那一刻,醫院讓我親手拔掉呼吸器,一拔,父親的牙齒頓時全崩掉了下來;他身上裝滿管子留下的孔洞,我一針針地縫著,我心痛地問自己,為什麼不讓父親在家中安寧地走?至少有尊嚴多了!」回想起父親痛苦的離世,衛福部長陳時中吐露深埋內心多年心聲,眼眶泛淚盡是滿滿不捨。

閱讀更多

安寧療護/要不要給母親戴呼吸器?家庭會議後四個月,媽媽走了,家人卻也放心了

tCol 2020-04-17

林芷揚

安寧療護/要不要給母親戴呼吸器?家庭會議後四個月,媽媽走了,家人卻也放心了

一位66歲女士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因疾病已發展到末期,除了四肢和軀幹肌肉無力之外,幫助呼吸的肌肉也失去力氣,需仰賴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協助呼吸。雖然呼吸器需要額外自費租用,病人的兒子仍租了一台回家,希望讓母親舒服一點。不過,病人每次戴上呼吸器都感到面部壓迫、呼吸不順、胸悶不舒服,但不戴呼吸器,又覺得自己辜負了兒子的好意,很不安,心裡充滿罪惡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張曼娟:人生最後階段,輕盈地下車,而不必拖著沉重的行李!2步驟預立醫療決定

tCol 2019-10-07

林芷揚

張曼娟:人生最後階段,輕盈地下車,而不必拖著沉重的行李!2步驟預立醫療決定

「人生最後階段,輕盈地下車,而不必拖著沉重的行李」,知名作家張曼娟在簽下預立醫療決定後,由衷說出她愉悅的心情。

閱讀更多

別只留一口氣回家!他62歲罹肝癌,靠居家安寧走得更無牽掛

tCol 2019-08-09

郭依瑄

別只留一口氣回家!他62歲罹肝癌,靠 居家安寧 走得更無牽掛

「在宅善終」一直是許多臨終病人的期待與願望!希望有機會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家人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不過,在缺乏專業協助之下,許多末期病人只能住院,頂多留住一口氣出院回家往生,不知道還有 居家安寧 的選擇,因而留下遺憾。

閱讀更多

用安寧療護送走父親、陪伴罹癌母親 吳若權:為生命做最好的安排

tCol 2019-03-15

安寧照顧基金會

用安寧療護送走父親、陪伴罹癌母親 吳若權:為生命做最好的安排

即使結識安寧療護多年,也認同其理念,在面對至親家人的逝去以及陪伴抗癌的旅程中,吳若權仍得不斷地學習、做功課,嘗試與心中的罣礙進行和解。

閱讀更多

安心長照指南:如何判斷家人適不適合居家照護?

tCol 2018-09-18

博思智庫

安心長照指南:如何判斷家人適不適合居家照護?

評估是否要將病患接回家居家照護時,有幾項重點需要審慎考量。

閱讀更多

癌末病人圓夢旅行!日本安寧醫師:活在希望當中的人,不會輕易死去!

tCol 2018-07-30

圓神書活網

癌末病人圓夢旅行!日本安寧醫師:活在希望當中的人,不會輕易死去!

「我想再去國外旅行一次。」美樹小姐告訴我她的心願。而她的願望究竟實現了嗎?

閱讀更多

最終微笑離開,生死兩相安 黃勝堅:安寧療護減少痛苦,更化解人生恩怨情仇

tCol 2018-06-21

林芷揚

最終微笑離開,生死兩相安 黃勝堅:安寧療護減少痛苦,更化解人生恩怨情仇

急診室裡,突然送來一位骨瘦如柴、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的老先生,醫師一看立刻對病人兒子說:「你父親現在呼吸衰竭,如果不插管很快就會走了!要不要救?」救人是醫師的天職,簡單一句問話卻讓家屬的心狠狠揪成一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說,急診室常常送來這樣的病人,醫護人員有告知義務,也必須尊重家屬,但「你這樣問我,我怎麼回答?」

閱讀更多

仁醫走進社區助善終 北市聯醫力推居家安寧

tCol 2018-06-19

林芷揚

仁醫走進社區助善終 北市聯醫力推 居家安寧

高齡浪潮席捲全球,台灣也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帶來的長期照護議題備受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廣社區 居家安寧 ,幫助末期病人在家善終,成效良好,日前獲得第一屆政府服務獎,更是「專案規劃類機關」十個獲獎者中唯一獲獎的醫院。

閱讀更多

傅達仁提倡「安樂死合法化」,台灣社會真的準備好了嗎?

tCol 2018-06-06

廖元鈴

傅達仁提倡「安樂死合法化」,台灣社會真的準備好了嗎?

首創「壞壞壞,連三壞」、「蓋火鍋」等棒、籃球術語,前資深運動主播傅達仁的播報特色,陪過許多人走過年少歲月,更雜揉著輸贏的歡笑與淚水,如今85歲的他,因膽管阻塞切除膽囊,胃切一半、開刀6回,讓他感嘆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也因病痛纏身,曾上書總統蔡英文求「安樂死」合法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