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師資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8

50後人生,找到讓自己持續貢獻、有意義的事情!希望生命最終,留下典範和影響力

tCol 2021-04-19

楊寧茵

50後人生,找到讓自己持續貢獻、有意義的事情!希望生命最終,留下典範和影響力

過去幾年我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和大家分享世界的高齡趨勢和關於第三人生的一些新看見和新可能,每次都會吸引一些50歲以上的熟齡朋友來聆聽。

閱讀更多

從老師變國泰金投資長,還是3個孩子的媽!程淑芬:女人一路辛苦沒關係,委屈就免了

tCol 2021-03-08

林韋伶

從老師變國泰金投資長,還是3個孩子的媽!程淑芬:女人一路辛苦沒關係,委屈就免了

「我現在經常幫忙那些,在偏鄉想照顧孩子的老師,幫他們找贊助者。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過去就是需要被幫助的偏鄉小孩。」留著一頭長髮、皮膚黝黑,總是用最溫柔語調說話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這樣談起過往的回憶。

閱讀更多

退休後,就要每天玩個夠?別讓生活原地踏步!迎接充實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tCol 2020-08-12

保坂隆

退休後,就要每天玩個夠?別讓生活原地踏步!迎接充實第二人生,其實可以這樣做

「退休以後,我一定要每天玩個夠。」猜想腦中懷著這種想法的人一定很多。

閱讀更多

60歲後體力更好!退休教師開發私房行程、自組「祕境探險隊」,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tCol 2020-03-17

呂揚

60歲後體力更好!退休教師開發私房行程、自組「祕境探險隊」,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退休教師呂漢松曾在桃園社區大學當老師,帶領學員上山下海、知性旅遊。儘管,當時的社大課程只辦了一年就結束,但學員們在那一年間早已愛上跟著他四處探古尋幽,說什麼都不願意解散,這一跟就是14年!呂漢松擅長挖掘台灣的美麗祕境、開發私房行程,學員們跟著他組成「祕境之旅探險隊」玩遍寶島。許多人從一開始爬山氣喘吁吁,到現在一馬當先,體力比退休之前還要好!

閱讀更多

找到一件,到老都可以做的事!中年轉業行不行?問自己3個問題,答案原來就在眼前

tCol 2019-12-06

林靜君談心室

找到一件,到老都可以做的事!中年轉業行不行?問自己3個問題,答案原來就在眼前

最近我在幾場樂齡講座演講時,開場白提到幾句,自己算是中年轉業。只是短短幾個字,出乎意料之外,幾乎每場都有女性聽眾特別留下來,關切我的轉業經驗,透露著想要轉業,但又擔心不妥而猶豫掙扎的心情。

閱讀更多

為什麼他們老了還「有感覺」?中年後「5個」破冰小手段,讓相敬如冰的婚姻重燃愛火

tCol 2019-11-25

皮爾斯夫人(林家羽)

為什麼他們老了還「有感覺」?中年後「5個」破冰小手段,讓相敬如冰的婚姻重燃愛火

只要能說出來,那些彆扭冷戰就沒有機會長成關係裡的厭氧病菌,亞健康關係如中醫調身,要進補前一定要先將不好的毒素洩掉,如此關係才有新的空間去涵養新生開朗的好菌,慢慢將體質往健康躍進。

閱讀更多

中年以後,他決定不要再騙自己了!德國醫學博士迷上中醫,勇棄高薪來台定居12年

tCol 2019-07-10

今周刊編輯團隊

中年以後,他決定不要再騙自己了!德國醫學博士迷上中醫,勇棄高薪來台定居12年

一份國際報告,直陳全球人才現狀。英國牛津經濟學院《2021全球人才報告》指出,到了2021年,台灣將面臨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達負1.5%,比日本、南韓、新加坡、美國、澳洲和中國都嚴重。

閱讀更多

丈夫外遇孩子疏離,她48歲選擇退休重來!第二人生為自己,不再錯過任何美好風景

tCol 2019-04-26

郭依瑄

丈夫外遇孩子疏離,她48歲選擇退休重來!第二人生為自己,不再錯過任何美好風景

曾在外商公司做到台灣區總經理的Ivy,有著典型的處女座個性,總是追求效率、精準,追根究柢。但退休後的生活,不只讓她的人生觀有了180度大轉變,也讓她回頭審視人生、放下那些令人懊悔的過錯,重新活得圓滿,到底她是如何辦到的呢?

閱讀更多

偏鄉做公益19年!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我的夢想就是,所有孩子都被照顧

tCol 2019-03-22

萬年生

偏鄉做公益19年!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我的夢想就是,所有孩子都被照顧

描述十八世紀天主教耶穌會赴南美傳教的電影《教會》(The Mission)中有一段情節: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軍隊入侵,知名演員勞勃.狄尼洛(Robert Anthony De Niro)飾演的傳教士選擇舉槍對抗,另一位傳教士則禱告和平,結果,兩個人都被殺了……。

閱讀更多

善用中高齡人力!初老者照顧獨居老人,助人又能賺到退休金

tCol 2019-03-14

新高齡社會

善用中高齡人力!初老者照顧獨居老人,助人又能賺到退休金

各國為了因應人口老化都在研擬對策,其中,老年人力的開發是主要策略之一,因為新一代老人比上一代更健康,若能善用六十歲到八十歲的人力,是多贏選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