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萬年生
《今周刊》1350期「當憂鬱症來敲門」近期出刊後獲得不少回響,本文再透過60歲憂鬱症患者、牙醫師C醫師匿名受訪,現身說法說出憂鬱症患者的苦與難,並從「切身之痛」鼓勵正確面對,及就醫、用藥的重要。以下是她的第一手告白。
閱讀更多
2022-11-03
NOW健康
「疫情下,身為B肝患者的你,有持續做好定期追蹤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消化外科李祥麟主任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許多B肝患者因無明顯不適症狀,又擔心染疫風險,便自行延後治療或追蹤,進而影響疾病控制。50歲的王先生(化名)是李祥麟主任的患者之一,本身為B肝帶原者的他,因工作忙碌加上疫情影響,便沒有定期回醫院追蹤。再次檢查時,確診為肝癌晚期,肝臟有一顆大腫瘤且侵犯到血管,已不適合進行肝癌切除手術。
閱讀更多
2022-10-31
郭美懿
7年前,作家張曼娟88歲的父親被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母親也在1年半後被診斷為失智症,從此成為一個獨力照顧者。7年來歷經慌亂、挫折等心情跌宕,至今仍常質疑自己這樣做「夠嗎?對嗎?」她說,對照顧者而言,永遠不知道明天、甚至今天會發生什麼,只能學會活在當下,並把握日常的每一刻美好,提醒自己:「這樣就很好了!」
閱讀更多
2022-10-26
NOW健康
不痛的腎結石處理才麻煩!臨 床上 遇到1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就已讓病人痛到地上打滾,反觀腎臟鹿角性結石大到7、8公分時,患者卻沒有什麼感覺,要直到尿路阻塞嚴重,引發腰痠、腰痛,或是健康檢查時才能發現。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透露,角性腎結石患者常需多次手術才能處理乾淨,延誤治療恐影響腎臟功能需終身洗腎,嚴重甚至併發敗血症,面臨死亡風險。
閱讀更多
2022-10-25
蕭婷方
《今周刊》於10/25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莊宜芳、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合勤健康事業總經理李柏憲,以「迎向熟齡健康生活」為題,鼓勵長者著重自身健康並預先規劃未來,才能愜意、有尊嚴的享受退休生活。其中,運動被視為老後健康最重要的一環。專精失智症研究的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表示,想預防失智、延緩老化,最好在進入中年後就保持「三動」:運動、動腦、社會互動。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也從多年臨床經驗發現,擁有運動習慣的人腸道健康比較好,運動更能促進腸胃蠕動、提升體內環保,鼓勵大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閱讀更多
2022-10-21
黃明惠整理
以電影《叱吒風雲》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知名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近年飽受大腸癌折磨。昨(10/20)日他在臉書發出告別文,說自己「現在不辛苦了」,其工作夥伴也證實他已離世。朱科豐2018年在中國拍戲時,每天都出現腹痛狀況,甚至出現血便,返台檢查後確診罹患大腸癌4期,化療4年仍不敵病魔。大腸癌在台灣是前3大最常發生的癌症,民眾若出現4徵兆,包括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症狀與腹脹等,就應盡快就醫。
閱讀更多
2022-10-20
郭美懿
80歲的蔣奶奶3個月前在自家床邊跌倒,摔斷右邊髖骨,家人和醫師討論開刀的風險後,決定不開刀。之後蔣奶奶就只能躺在 床上 ,無法下床,而且只要一翻身,骨折處就痛得厲害,導致蔣奶奶每天情緒低落。因長期臥床,蔣奶奶也經常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及肺炎,尾骶骨也出現褥瘡,體重比3個月前少了10公斤,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而每次感染都一次比一次更衰弱…。
閱讀更多
2022-10-17
郭美懿
隨季節變化,全台氣溫明顯降低,許多人在下班之餘或放假的時候,都會考慮選擇泡澡或泡湯來放鬆紓壓,甚至有傳言說,「泡完熱水再沖冷水,交替可以訓練血管強度?!」
閱讀更多
24/ 30
第 2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