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李易紓
走路常常喘不過氣、甚至連話都無法一口氣說完,容易疲累、水腫,這些都是心衰竭的病癥之一。心衰竭好發於高齡民眾,也有近3成是青壯年族群,醫師提醒40歲後有發生類似症狀,千萬別輕忽。
閱讀更多
2020-09-11
周維麗
大家常常催眠自己「吃虧就是占便宜」,當與外界發生摩擦或者利益糾紛時,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和諧及平衡,吃虧就成為一種比較溫和有效的處世手段。清朝畫家鄭板橋說:「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盡自家耳。」他還提出一個「難得糊塗」的觀點,認為做人不妨糊塗一點,偶爾吃點虧也沒關係,不需要什麼事都跟人斤斤計較。
閱讀更多
2020-08-31
李維文
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思路錯了,可以及時糾正,但一個人若是格局太小,那往往就是致命的。格局小的人,目光短淺、不懂變通,對人總是提防,做事畏首畏尾。有時機會擺在面前,他們也會因猶豫而與它失之交臂。一個人想要有好的發展,就要提升格局,而首先就要弄清楚什麼是格局。(*處世靈活,隨機應變而又不忘初心。)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不要親近經常對我犯錯的人,那些人會重複做同樣的事,原諒只是浪費自我的能量。建議多親近說話和行動有自制力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
閱讀更多
2020-06-12
威廉
有時不是不要這個朋友,而是現在不需要了。請將為數不多的交際時間,留給此刻擁有共同語言跟價值觀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5-15
山下英子
我問自己一個問題。過去我一直看不起「媽媽追求的價值觀」,但遵循她的價值觀得到的結果,是否讓我感到開心?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我是否應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媽媽身上?一昧地指責囤積東西的媽媽,要她丟掉自己的東西? 答案也是否定的。
閱讀更多
2020-05-05
雪兒Cher
以前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一段好好的友情因為一件極度微小的事件變得形同陌路,換做十幾歲時候,不是彼此道歉就好嗎?雙方都付出了好幾年真摯的陪伴,下班時總會約出去吃飯,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忘記對方,怎麼因為一句話就變的再也不相見,尷尬的就是同一圈的朋友,原本幾個人的聚會,永遠就少了一個人,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也不想搓破,等到年歲漸長才發現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要離開的人不要強留。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