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愛長照
我們是否感謝過家中長輩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很少。我們不是覺得理所當然,天經地義;我們只是太習慣接受家人的愛,習慣成自然。自然不代表問題會自己解決,話不說開,心結不解,永遠有一顆定時炸彈。
閱讀更多
2018-12-26
愛長照
退休前,最好從25歲開始,最晚必須從中年,建立自己的健康銀行,並努力、持續儲存。存得越多,越老越安全。 除了運動習慣要養成,飲食習慣要改變,作息時段要調整,負面思考要轉換。不能征服死亡,但可掌控生命,退休不失智,越老越精彩,肯定的!
閱讀更多
2018-11-12
新高齡社會
我們的長照發展得很快,政策一樣一樣接著來,看似提供很好的照顧,事實上也的確有在進步。不過,有些發展卻相對一直很緩慢,成為長照「缺口」。這裡是一語雙關,真的就是「缺口」─缺乏有品質的失智、失能者口腔照顧。
閱讀更多
2018-10-30
林芷揚
一名從事鐵厝搭建、鐵皮屋翻修工作的陳姓男子,四十年來每天在煙塵瀰漫的工地裡接觸土石、水泥等粉末,還有來自電焊的煙塵、石棉板的細屑等,工作污染多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身體不適就醫,才發現罹患肺腺癌。
閱讀更多
2018-10-11
林芷揚
71歲的王阿公住在花蓮光復鄉,育有兩女一男,女兒皆已出嫁,兒子因車禍重癱臥床,本由阿公和太太一起照顧,沒想到後來阿公也因中風需要他人照料,太太卻意外在浴室跌倒過世,阿公只好將兒子送往養護中心,從此開始寂寞的獨居生活。
閱讀更多
2018-09-27
寫樂文化
空軍士官長劉明德在民國三十七年來到台灣時,被安排住在高雄岡山的協和村, 這個眷村住的都是由四川成都遷居來的空軍機校眷屬;隔年,原位在杭州筧橋的空軍軍官學校也搬到了岡山。劉士官長或許心中會想著,造化弄人,高志航、劉粹剛、李桂丹、樂以琴,這些「八一四空戰」的空戰英雄們,倘若沒有殉難,現在其中一人大概會成為官校的校長吧!
閱讀更多
2018-09-14
寫樂文化
前陣子弟弟從東京回來,提到在東京唸書時同學以為台灣人每天都吃小籠包,讓他啼笑皆非! 對外國人而言,比起滷肉飯或是牛肉麵,小籠包的名聲可是要響亮得多, 自然這都始於「鼎泰豐」的崛起。
閱讀更多
2018-09-12
陳亭均
科學家郭正光最近被網友冠上了一個很有歷史感的名稱:「上古神獸」,當然,他不可能在堯舜禹湯、兩河文明,那些「上古」時代幹過些什麼。從「黑名單」到科學家,郭正光一路走來,心裡始終只念著故鄉台灣。
閱讀更多
2018-08-14
臺灣商務印書館
現在的人平均壽命都延長了,有研究說現在出生的孩子能活到一百二十歲。連退休年齡,以前是五十歲,現在是六十,最近更有人主張七十歲退休,未來很可能八九十歲才退休,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能夠不隨著改變嗎?
閱讀更多
2018-08-14
皇冠出版
對於跑步才剛開始的我,五公里聽起來是一個無比嚇人的數字,但是越害怕,我越是想要挑戰它。股神巴菲特曾說:「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從現在開始脫離舒適圈,每天去做一件令人害怕、討厭,甚至沒想過的事吧。
閱讀更多
8/ 13
第 8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