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林芷揚
現年80多歲的阿祥(化名)在60多歲時罹患大腸癌,治療完成5年後復發,在第一次復發後,接下來每兩、三年就復發一次,總共經歷了四次的肝轉移。幸好在妥善治療與積極追蹤之下,目前已控制住病情。醫師提醒,過量攝取受到污染、高溫燒烤的動物性飲食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調整飲食習慣,也要配合定期檢查,及早揪出病灶。
閱讀更多
2020-04-13
許皓宜
2010年前後,亞洲陸續出現一連串的食品添加毒物事件,例如,奶粉裡加了三聚氰胺,點心被添加了塑化劑。
閱讀更多
2020-04-13
吳若權
人生很多時候,都是如此吧!明明一開始就錯了,卻得過且過,沒有保持高度的覺察;後來,發現不對勁,又沒有設置停損點,最後當然是全盤皆輸。
閱讀更多
2020-03-19
醫病平台
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 延遲 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 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 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閱讀更多
2020-02-21
湯姆.柯利, 麥可.雅德尼
根據杜克大學2006年的研究,我們的日常活動、思考和做出的選擇有40%或更多都是習慣,而我們帶到成年生活的大部分積習則都是學自父母、老師或環境。
閱讀更多
2020-02-10
崴爺
我發現一個現象,同樣是白手起家的朋友,在40歲之後開始出現「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趨勢。這裡彙整了我看到的報導、資料,你可以拿身邊的「窮朋友、富朋友」來驗證,也可以趁機自我評量,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
閱讀更多
2020-01-16
金昞秀
有天生就火爆的人嗎?NO!專家指出,其實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讓自己不發脾氣。現在,就一起來練習心理學家所說的,8個終結壞脾氣的妙招吧!
閱讀更多
2019-12-14
彰基院訊
當天色變暗,睡意會變濃;當天色變亮,人會自然醒來。這種可調整身體的「生理時鐘」、帶來「睡意」的睡眠荷爾蒙稱為褪黑激素。而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更可以讓我們一夜好眠!
閱讀更多
2019-11-25
NOW健康
更年期大概在45歲左右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令人難耐,這是每個女性必經的階段,尤其在停經之後,因為少了女性賀爾蒙的保護,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的罹患機率都會增加不少,而且皮膚會變乾、長皺紋、影響外觀,甚至造成失眠、焦慮等問題,所以大家都希望更年期晚點來報到。
閱讀更多
2019-11-17
小虎文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9/ 12
第 9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