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洛桑加參醫師
面對自己,你必須孤獨,你出生時孤獨(雙胞胎除外),而你死後孤獨。
閱讀更多
2020-03-25
呂秋遠
律師你好,為了一間房子,我論及婚嫁的女友已經快分手了。事情是這樣的:我們2個目前在國外進修,預計今年要回去,也有準備結婚的打算。我(男)這邊的爸媽希望開始看房,買2,000萬的公寓租給我們。結婚以後,每個月男生負擔1萬5,女生負擔1萬,20年後,父母會過給我們共同持有。
閱讀更多
2020-03-19
醫病平台
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 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 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閱讀更多
2020-03-06
林靜君談心室
Q:我因為過敏需要戴口罩,同事卻不時在我座位邊大聲說,「現在聽說一線醫療人員口罩都不夠用,口罩要給真正需要的人。辦公室又沒事,不用那麼緊張。」我都說了是過敏,他繼續說,「過敏又不會怎樣,忍一忍就過了。」遇到這種道德魔人,想反擊又不想和對方一般見識,但不反擊又是一肚子鳥氣,該如何是好?
閱讀更多
2020-03-05
林韋伶
每當台灣遇重大災難或挑戰,總能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公益身影,面對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張淑芬登高一呼帶領台積電員工捐款,再加碼捐出畫作《希望之源》,張淑芬談起這幅畫表示:「這是很特別的一幅畫、很有靈性,我在作畫時就知道它不屬於我,將來誰拿到這幅畫一定會很有福報。」
閱讀更多
2020-02-06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國內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臨床症狀改善、三次採檢皆呈現陰性、X光結果亦有改善,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已解除隔離限制,可安排出院,並建議後續居家自主管理、定期回診、有症狀通知醫院。個案於今日對第一線防疫人員及護理人員表達感謝。以下為該名個案寫給指揮中心的一封信,描述對抗武漢肺炎的心路歷程與對醫療人員的感謝。
閱讀更多
2020-02-04
古川武士
如果可以感謝那些讓你有負面觀感的事,你的詮釋就會有所不同,「連這件事情的發生都值得感謝。」當你養成了感謝的習慣,詮釋的層次就會隨之不同。
閱讀更多
2020-02-04
Icu醫生陳志金
「你好,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也有追蹤您,對您深感敬佩。因為我爸媽堅持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醫生,但是我想發文呼籲大家,可以請您代我發文嗎? 謝謝您」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訊息,有心情抒發的、有防疫建議的,大部分是焦慮的詢問,我實在無法一一回覆。當我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我本來也想「已讀不回」的。我跟大部分的大人一樣,陷入了這樣的思維:「你小孩子有什麼要呼籲的?」但是,突然我又覺得,不能讓這麼一位勇敢寫出這訊息的孩子失望....所以,我還是禮貌性的回了:「發什麼文呢?」結果,我看到這位高中生寫的文章,非常的感動!我答應代他發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
2020-01-31
李月亮
現代人的觀念過於功利化。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好好學習;你這個年紀,應該認真工作;你這個年紀,應該努力賺錢。很少有人會對你說,你這個年紀,應該泡酒吧、看電影、坐過雲霄飛車、穿漂亮衣服、多去一些地方......
閱讀更多
2020-01-28
林靜君談心室
「你要為自己而活!」「你要勇敢做自己!」這幾年「做自己」大受歡迎,言談間碰到這關鍵字就嗨得不得了。尤其中年之後,都說自己過去為了孩子和家庭打拼,終於,也應該做自己。但是,因為「做自己」的定義模糊而廣泛,每個人有自己所以為的意思,有時候它和「自私」、「自我」、「自由」被搞混在一起,成為失控的做自己現象。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