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慢性病患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91

心跳快的人,壽命比較短?醫師:心跳加快是疾病警訊,3種人是高危險群

tCol 2020-08-12

林芷揚

心跳快的人,壽命比較短?醫師:心跳加快是疾病警訊,3種人是高危險群

心跳快慢,也會影響壽命長短嗎?國內研究發現,平均心跳數10年內不斷上升的群眾,死亡率是心跳穩定群眾的2倍以上。醫師提醒,突然的心跳增加,可能與貧血、甲狀腺異常、心臟病、糖尿病、癌症有關,是身體健康的警訊。

閱讀更多

心律不整該怎麼辦?醫師:「遠距」監測減少患者焦慮,確實改善生活品質

tCol 2020-06-29

照護線上

心律不整該怎麼辦?醫師:「遠距」監測減少患者焦慮,確實改善生活品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研究發現 慢性病患 者罹患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較高,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約10.5%,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約7.3%,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死亡率約6.3%,高血壓患者的死亡率約6%。

閱讀更多

一直喝水還是口渴?50歲男「熱衰竭」 醫師:嚴重中暑死亡率高,這些症狀別輕忽

tCol 2020-06-23

林芷揚

一直喝水還是口渴?50歲男「熱衰竭」 醫師:嚴重中暑死亡率高,這些症狀別輕忽

50歲的陳先生有三高,這幾天異常口渴、嘴巴很乾燥且全身疲憊,相當不適。他雖然有三高,但規律服藥,平日工作需長時間在戶外監工,不過也有注意多補充水分。奇怪的是,無論他怎麼喝水,都無法解渴,甚至有時腳會抽筋。就醫檢查後發現,陳先生沒有發燒、沒有低血壓,雲端藥歷顯示,近期血糖也算穩定,不像是高血糖導致的口渴現象。綜合以上症狀及考量就醫當日天氣高溫,初步研判陳先生可能是熱衰竭。檢查肝腎功能及電解質後,發現他有高血鈉、低血磷狀況,趕緊轉送急診治療。

閱讀更多

腎衰竭、腎功能下降風險都減少3成!醫師:掌握2大秘訣,護腎真的不難

tCol 2020-06-16

生活i健康

腎衰竭、腎功能下降風險都減少3成!醫師:掌握2大秘訣,護腎真的不難

想要保護腎臟,調整平日的飲食習慣是首要之務!像是避免重口味烹調,大餐頻率要減少,多吃蔬果與全穀類,以及時常補充水分等,都是避免增加腎臟負擔的好方法。

閱讀更多

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

tCol 2020-06-15

林芷揚

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

受全球暖化效應影響,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衛福部統計每年的6至7月是民眾因為熱傷害而就醫的高峰期。熱衰竭、熱中暑都屬於熱傷害,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尤其是 慢性病患 、體重過重者等8大高危險群,更要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tCol 2020-05-25

林芷揚

眼睛也會中風?50歲後當心「眼中風」失明 醫師:注意6大危險因子

眼睛也會中風?「眼中風」有如不定時炸彈,發病前毫無症狀,除造成視力瞬間喪失外,並不會感覺疼痛。醫師提醒,大部分發生眼中風的病人,都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有三高的民眾要特別當心。

閱讀更多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tCol 2020-05-08

吳若權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0430更新:連續5天零確診,維持429例!五一連假將至,14項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公布

tCol 2020-04-30

林芷揚

0430更新:連續5天零確診,維持429例!五一連假將至,14項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公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確診病例。

閱讀更多

疲倦無力、胃口不好,原來是寄生蟲惹禍?醫師:生食豬肉要小心

tCol 2020-04-14

林芷揚

疲倦無力、胃口不好,原來是寄生蟲惹禍?醫師:生食豬肉要小心

68歲蕭姓婦人日前出現疲倦無力、胃口不佳的症狀,某天突然因意識不清被送往急診,到院時不但發燒、血糖過高、肺部膿瘍發炎,還有輕微腦萎縮的現象。一連串檢查之後發現,蕭婦的腦部竟長滿寄生蟲。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tCol 2020-03-26

NOW健康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王女士是1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