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成年子女

顯示第 7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84

中年後接連送走父母兄姐,終於學會面對死亡...廖玉蕙:人生苦短,你還要花時間冷戰?

tCol 2019-08-22

林芷揚

中年後接連送走父母兄姐,終於學會面對死亡...廖玉蕙:人生苦短,你還要花時間冷戰?

約定的採訪時間一到,穿著年輕牛仔褲的廖玉蕙現身,輕輕走來,笑容堆了滿臉,眼睛彎彎的,說起話來字字珠璣,又幽默得十足親切。她是獲獎無數的散文作家、大學教授,回到家庭,是妻子、母親、婆婆,也是2個小孫女的阿嬤。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她一樣沒有少,平凡中卻品嘗出不凡的滋味。

閱讀更多

夫妻節儉度日,只為幫孩子留房產,值得嗎?退休的錢,請你記得要留給自己

tCol 2019-08-11

林靜君談心室

夫妻節儉度日,只為幫孩子留房產,值得嗎?退休的錢,請你記得要留給自己

G最近認真在找賺錢機會,朋友們笑她和先生是「搶錢夫妻」,都已經快要退休的人還這麼拼命。原來他們夫妻倆計畫將手邊的存款用來再買一間房子,讓兩個兒子能夠不用擔心居住的問題。

閱讀更多

除了銀行存摺  人生最重要的一本存摺  你有嗎?

tCol 2019-05-23

楊雅馨

除了銀行存摺 人生最重要的一本存摺 你有嗎?

醫藥是複雜的,記憶是有限的。你還記得服用過的藥名嗎?上次的檢驗數值?是模糊不清,還是可以清楚說出。也許你還沒聽過、用過「健康存摺」,在介紹前,先說重點——「健康存摺可以查看3年就醫資料,包含西醫、中醫、牙醫、手術、住院、用藥、檢查結果等,甚至還有推播功能,提醒洗牙、慢箋領藥、回診、兒童預防接種、癌篩⋯⋯。」

閱讀更多

如何和成年子女溝通?你一定要知道的5個溝通技巧!

tCol 2019-04-22

銀髮心棧

如何和 成年子女 溝通?你一定要知道的5個溝通技巧!

傳統的華人社會是相當重視家庭、家中的長輩就是家族的寶,晚輩們理當敬重長輩、孝順他們。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似乎沒有所謂和 成年子女 溝通這回事,晚輩就是要察言觀色,體貼年邁父母的需求;在權威式家庭下,更是父母說得算。

閱讀更多

不想麻煩子女...她們存百萬「小錢」應急、退休後「以房養老」增加現金流

tCol 2019-04-22

製作人‧方德琳、撰文‧謝富旭、研究員‧徐右螢、王炘珏

不想麻煩子女...她們存百萬「小錢」應急、退休後「以房養老」增加現金流

80歲的黃老先生,將700萬的財產給了兒子卻未獲得照顧,憤而告上法院要求兒子給付扶養費,之後,兩名女兒也因未分到財產、拒絕照顧父親,遭黃老先生提告。儘管黃老先生最後勝訴並獲得給付扶養費,但親子關係早已破碎、無法彌補...。別以為黃老先生的「子女不孝」只是特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此專題為《今周刊》與網路公益媒體《報導者》共同合作。

閱讀更多

當父母需要長照的那天來臨,別怕被說不孝!彼此給喘息空間也是愛的方式

tCol 2019-04-15

愛長照

當父母需要長照的那天來臨,別怕被說不孝!彼此給喘息空間也是愛的方式

試著拉好情感界線,不再只是告訴自己「沒辦法」和事必躬親,較能轉換僵化的依存關係,更能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或軟硬兼施的威逼。不是逃避該盡的責任,也不是要棄父母於不顧,表達對父母的愛有很多方式,一旦迷失了自己,其他的關係也會受到傷害。

閱讀更多

兒子工作不順,父母比他還著急!5招學會放手: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幸福的子女

tCol 2019-02-20

林靜君談心室

兒子工作不順,父母比他還著急!5招學會放手: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幸福的子女

「不管幾歲,在爸媽的眼中你永遠是個小孩」。乍聽之下,這句話充滿甜蜜寵溺的愛意,但再仔細一想似乎沒有那麼簡單,有時它更像是魔咒,牢牢封印在子女的身上。

閱讀更多

「孝順」讓你好疲憊?同時照顧婆婆和孩子,自己卻失眠、情緒暴怒怎麼辦?

tCol 2019-02-12

四塊玉文創

「孝順」讓你好疲憊?同時照顧婆婆和孩子,自己卻失眠、情緒暴怒怎麼辦?

關雯的先生目前長期派駐在廈門工作,每三個月回來兩週。先生外派後,沒想到婆婆得了失智症,目前她已經辭去工作,全心照顧失智的婆婆一段時間了,現在的她看起來非常疲憊,她緩緩地從先生決定接受外派說起。

閱讀更多

因為在乎,所以要設界線!3個面對「老後」的解方,讓子女父母都能快樂活

tCol 2018-12-20

愛長照

因為在乎,所以要設界線!3個面對「老後」的解方,讓子女父母都能快樂活

如何幫助較容易感到孤寂落寞,或是感到不安的年長父母調適情緒,面對老後生活呢?對於較固執、難溝通或依賴子女的銀髮父母,如何緩減自己的壓力?以下提供個人的三點建議。

閱讀更多

長照結合大數據 衛福部長陳時中允諾一年內做到

tCol 2018-06-27

林芷揚

長照結合大數據 衛福部長陳時中允諾一年內做到

高齡時代降臨,台灣社會如何因應?《今周刊》今(27)日聚集產官學界代表於「2018台灣大未來、亞洲新趨勢」高峰會中互相交流如何打造幸福滿分的高齡社會。針對學界提出長照數位化與大數據應用的建議,衛福部長陳時中承諾一年內都會做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