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崔民寧
本書作者崔民寧,在銀行負責受理存款、信貸等多種金融業務,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來存錢和借錢的客戶。 她近身觀察、刻意聊天,14年下來得知: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及投資方法,將決定這個人以後是窮還是富。 她自己親身實踐這些觀察,畢業(相當於月薪3萬4,000元)後就存到第一桶金(約新台幣50萬元),數年後開始投資房地產,花10年存到20億韓元(約新台幣4600萬元),當起包租婆,達到財富自由。
閱讀更多
2021-12-15
傅恪恩
真的需要替孩子節稅布局,早早轉移名下財產嗎? 請容我開門見山地說:除非資產有5000萬元起跳的實力,否則對一般小康退休家庭來說,真的不太需要為了節稅,急呼呼地把資產提前移轉給兒女...
閱讀更多
2021-11-19
傅恪恩
起初玫雅對於買房的細節,其實沒有太大的想法,她想,「既然要結婚,這些小事好像就不需要太計較,而且現在不都是『夫妻財產共有』,最後要分,就是一人一半?」 只是這樣的天真,卻在一次閨蜜閒聊中被提醒,「人家不是說,只有婚後買房才算是共有?而且我聽同事說,為了有安全感,她和老公買房時是登記兩個人的名字,錢各出一半,房子也登記一人一半,誰也沒占誰便宜,最公平。」
閱讀更多
2021-11-11
崴爺
看到這,應該會有人覺得太好賺了,3年就增值200萬!但事情不是這樣的,我來算給你看...
閱讀更多
2021-11-05
Dr. Selena 楊倩琳
最近有個認識很久的老朋友Q 小姐突然line 我詢問買房的事情,她問:她存了一筆錢用來買房好嗎?因為她長期北漂在內湖租屋多年,想想自己打拚多年每個月都在幫房東繳房租,有些不甘心。我問了她幾個關鍵數字,包含她存了多少錢、每月房租多少、目前每月薪水多少、對房子的期待條件⋯⋯,依照她的所有條件我非常贊成她開始準備買房,並給了她一些中肯的建議,分享了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1-09-27
好房網News / 王惠琳
台灣地狹人稠,加上現代人懶得爬樓梯,依賴電梯,大樓還能提供管理員代收包裹、保全以及豐富公設等附加功能,讓新建案幾乎都以電梯大樓為主流,甚至連偏好透天的中南部,近幾年大樓建案也越來越多。但一窩蜂興建的電梯大樓,其實隱藏著3大未爆彈。
閱讀更多
2021-08-30
吳家揚
我還在外島服役時,老家要改建,主要是容積率要調整了,要趁法規修改之前,可以建立較大坪數的房子。最後一次回台休假時,媽媽忽然向我說明要蓋房子的事,還拿出建築結構草圖給我看。看完我不滿意,就自己畫一張圖,最後獲得家族成員贊成和一致通過,然後我就回外島繼續服役。家裡就準備發包給認識的營建廠商施工,施工期間家人每天盯進度,經過2 年多的時間,終於拿到使用執照。
閱讀更多
2021-08-19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
房價輪漲,漲到郊區小鎮、邊緣之境都令人驚奇。一對退休夫妻讀者,2017年決定從台北退休,到花蓮買中古華廈,沒想到2018年遇到206地震,加上住得不習慣,決定回台北定居,落腳淡水買房,結果花蓮房子卻被套牢,賣不出去了。
閱讀更多
2021-05-17
郭美懿
和陳志忠晤談,聊得範圍實在廣:聊投資,他熟稔南部 房市 ,主業是建築設計與裝潢。他擁有20多年銀行從業資歷,從工讀生做到分行協理。如今,則又多了旅繪作家與直播主的身份,跨界出書、加入直播平台教粉絲繪製插畫,讓53歲人生豐富多采。「銀行業都知道,如果能將金額放大,可以更快達到目標。」話鋒一轉,陳志忠說:「我在畫畫這件事,也是希望可以『放大』,未來再出個圖文書之類。」他的人生,的確在登出金融業後無限放大:取得第2個碩士學位、創業蓋了6間透天厝、出1本旅行速寫教學書,去年更獲社群平台17LIVE邀約開直播,以「181閒畫家常」為名與粉絲互動,至今累積近12萬愛心數。
閱讀更多
2021-04-12
林韋伶
在70歲退休時,月薪仍僅有5萬的陳爺爺,靠著省吃儉用與積極投資,在86歲時累積逾8000萬元身價,他用自己的經驗證明:「投資永遠不嫌晚。」
閱讀更多
6/ 10
第 6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