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愛長照
對社區的歸屬感,向來是建立在「與鄰居的感情深淺」和「對地方的認識深淺」之上,當一個社區缺乏感情聯繫,必須得有人先主動開始跨出第一步,也許一開始會顯得很「奇怪」,但卻是必經的一小步。
閱讀更多
2018-05-28
新高齡社會
十年前我獨自到芬蘭採訪老人運動,像是翻觔斗、倒吊吊環,引起很大轟動,不論運動科系和醫療界都眼睛為之一亮,消息陸續轉傳,還被多所大學當作教材。
閱讀更多
2018-05-11
林芷揚
慶祝母親節即將到來,新北市有安養機構今(11)日舉辦「百片面膜,返老還童」活動,邀請院內150位歲數加起來12750歲的高齡母親齊聚一堂,在美容師協助下敷面膜,愛美不輸年輕人!
閱讀更多
2018-04-14
林芷揚
台灣失智症協會設立的「young咖啡坊」是全台首家由年輕型失智病友服務的咖啡館,由年輕型失智症者接待客人,並進行介紹、備餐、出餐、結帳等工作,透過人際互動延緩退化、增加自信。日前媒體報導,咖啡館生意冷清,許多民眾趕緊到場支持,讓失智者與家屬都非常感動。台灣失智症協會感謝大眾相挺,今(28)日特別提供交通與菜單資訊方便民眾參考,也期待社會對失智者多一點理解與體諒。(2019/08/28更新)
閱讀更多
2018-03-23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從神戶市區來到「雲雀之丘」,需要在公車上搖晃 40 分鐘左右。公車沿著小路慢慢爬上山丘,一旁是很靜謐的日本社區,在此處上下公車的民眾,清一色都是滿頭銀髮的長輩。
閱讀更多
2018-02-07
撰文/釋俊哲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在2006年時預測: 「 手工藝 的技術勞工已成為通往美好生活的少數道路之一。」 手作吸引人之處,除了商品消費、更在體驗。 透過雙手的扎實勞動,最終回饋的成就感、心靈療癒之感, 都是去人性化的數位時代,難以取代的無價之寶。 從一個展覽、四座工坊、七個品牌,一起感受手作的魔力。
閱讀更多
2018-02-06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68歲的登美女士與她的丈夫,在人生下半場玩起了創業,用各種創新手法推廣日本「傳統」美好生活,並且學習如何與大地共存。他們先是買下古農舍,一切從零開始,卻成功在400人的小鎮打造出連年輕人都嚮往的生活空間,更是將鄉村的價值推廣至全日本。以下內容即為松場登美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2018-01-04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在日本神戶市的巷弄間,一戶看起來像是民宅的外頭,寫著「暮らしの保健室(生活保健室)」,走進客廳,陽光從一旁的落地窗灑落,兩旁放滿書,另一端是開放式廚房,中間擺著兩張大桌子、十張椅子,這是黒田しづえ女士的家,也是「なごみカフェ」,意思是「和諧咖啡店」,一個很難用台灣既有的制度來定義的「咖啡店」。
閱讀更多
2017-11-16
林秀娟
峇里島素來是印度洋上的度假天堂,宗教神話及人文底蘊呈現的特質與生命力,更為這片土地帶來豐富黏性的迷人關鍵。從市集、文化村、藝廊、咖啡到酒店,在旅行中,用藝術與內心浪漫對話。
閱讀更多
3/ 4
第 3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