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郭美懿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僅能擔負導盲、緝毒、狩獵、牧羊等工作,更有撫慰人心的力量!衛福部彰化醫院附設護理之家首度引入「服務犬」,為院內長者進行動物輔助治療,透過陪伴與互動轉換長輩心情,也能復健阿公、阿嬤的手部肌肉和提升認知。
閱讀更多
2024-10-18
林靜君談心室
「我兒子快30歲沒有談過戀愛,之前一直在換工作,跑外送被我罵,後來乾脆不出門,整天在家打電玩,連倒垃圾都不去。對他軟硬兼施溝通無效,他說自己就是爛不要管他。現在完全不和父母談話。朋友建議我要狠心一點把他趕出去,斷金援讓他獨立,可是我擔心這樣他會一蹶不振,萬一變成遊民就糟糕。我自問是個盡責的媽媽,先生也很勤奮,很難過怎麼會養出別人眼中的廢人,覺得自己這一生好失敗。」
閱讀更多
2024-08-13
周祝瑛
編按:周祝瑛教授從政治大學教育系退休後,與72歲丈夫一同踏上120天的郵輪環球之旅,這趟旅程不僅讓他們遊歷世界,更重拾40年前相戀時的回憶。旅遊經驗豐富的周祝瑛分析,自助、跟團、郵輪旅行各有優缺點,熟齡族規劃長途旅行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1-31
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按:56歲藝人汪建民本月7日驚傳肺腺癌過世,他生前受訪時透露,自己不菸不酒,去(2023)年10月背後劇痛,才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但癌細胞早已擴散,從確診到離世僅存活了9個多月,令人不勝唏噓。據WHO官網及GLOBOCAN 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推估,肺癌是全球新發生人數第2高、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疾病第6大死因。在台灣,肺癌不僅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也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體重減輕或食慾變差等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4期。國健署2021年癌登資料顯示,台灣早期肺癌佔約3成,晚期個案則佔6成以上,其中每2人就有1個發現時已經4期。不同時期存活率差距甚大,0期及1期的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速降至1成。要及早發現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但民眾往往害怕輻射劑量增加罹癌風險而猶豫不決。醫師表示,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的幅射量,相當於 搭飛機 往返台灣—美國洛杉磯的自然輻射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不用太擔心,建議高危險族群每2年檢查一次。(原文刊載於2024/1/31,更新時間為2024/10/15)
閱讀更多
2023-11-24
金雅拉
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會不斷地產生擔憂,即使沒有讓自己不安或恐懼的特定對象,腦海中也會接二連三地浮現憂慮的想法,導致身心都處於緊張狀態。其實,這種擔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亦即每個人都會為緊繃和不快的狀況感到擔心與焦慮。然而,誇大性的思維模式,就是焦慮最典型的症狀。首先,我們要探討的焦慮思維就是「過分高估」。
閱讀更多
2023-11-23
田臨斌(老黑)
陳婆婆是我在船上認識的乘客,她是香港人,那年88歲,隨女兒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身形雖然矮小,講話時嘴唇有時會不自主抖動,但行動靈活,頭腦清晰。
閱讀更多
2023-11-15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郭美懿整理
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健檢也發現血壓和血脂肪偏高,但因為他平常沒什麼不舒服,也就沒有特別在意。只是陳先生的住處離學校有一段距離,平常來回往往要搭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他起床時發現右腿整個腫漲,顏色也略為泛紅,感覺緊繃疼痛,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他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血流,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才獲得緩解。
閱讀更多
2023-09-20
胡肇芳 整理
美國一對夫妻日前 搭飛機 去探望女兒,在距離登機前僅剩15分鐘的情況下,妻子卻堅持要去另一棟航廈買星巴克,而在登機時間截止時,遲遲等不到妻子,丈夫也不斷拜託地勤人員延後時間,最後決定放生妻子,要她買下一個航班機票,再與他會合。
閱讀更多
2023-08-02
林慧詩
如果你出生就被判定只能活21歲,會怎麼面對人生?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陳靜琪並未放棄人生,藉著父親說的「一句話」,克服了50多回的傷病折磨,找到了摯愛,在面對多次的生死考驗,生命教會了她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7-21
許峰源
怡君跟我在三重天臺廣場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原本聊著美國與回臺灣生活的點滴,突然停頓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她泛紅著眼眶跟我說,雖然放棄美國的一切真的很捨不得,但遺憾真的太煎熬,甚至有時會讓她在半夜落淚到吸不到空氣。「父母親為我辛苦付出一輩子,我已經錯過了一個,不想要再發生第二次的遺憾,絕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孤獨老死⋯⋯」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