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蔡佳伶整理
經歷了大半輩子的辛勤打拼,終於準備迎接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時,他卻突然被診斷為癌症末期。本該是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年紀,卻被病痛與命運無情考驗,這無疑是人生最沉重的打擊。此時,他所能做的,便是想辦法讓自己一生的努力與付出,換來的保障「勞保」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是選擇生前領,還是死後由家屬領?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計算,更是他留給家人最後的深情與庇護……
閱讀更多
2025-03-27
郭美懿
枕邊人突然離世,讓人驚惶悲痛,但若此時牽扯繼承、 撫養 公婆義務等問題,恐怕更教人痛心!近日臉書社團有網友抒發心情,表示先生過世不久「還沒有空悲傷」,婆婆竟瘋狂追問「保險理賠多少?」而她無力負擔房貸想賣掉兩人房子,竟也被婆婆怒嗆無情無義、「人走茶涼」。引發網友熱議:究竟配偶過世後,媳婦還有義務養公婆、供奉祖先牌位嗎?
閱讀更多
2025-03-25
丁菱娟
「留點距離,讓我們更近」,這是30多年前的廣告金句。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這句話,因為我發現這句話適合套在任何人際關係,不僅僅是朋友、同事,甚至親人都是如此。但唯有親人這點最難,尤其長大獨立的小孩仍和父母同住,因為無可避免和父母朝夕相處了前半輩子,界線已經難以畫分,要留什麼樣的距離才算適當,考驗著親子關係。很多我輩朋友,現在正在適應這樣的改變。
閱讀更多
2025-03-20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A先生原本在一家中小企業任職,60歲時順利退休。他的學生時期曾經叛逆,不愛讀書,甚至離家出走,靠打工維生。直到看到身邊朋友一一成家立業,他才決定踏實工作,並於24歲進入製造業就職。在職場上結識了未來的妻子,兩人共同努力 撫養 兩名子女,供他們完成大學教育,最終子女也各自獨立成家。A先生退休後,選擇再雇用至65歲,甚至考慮工作至70歲,因為他和妻子每年260萬日圓(約新台幣52萬元)的年金收入無法支應生活開銷及房貸。然而,就在此時,他的雙親突然離世,這場變故讓他的未來出現決定性的轉折。
閱讀更多
2025-02-19
學老誌/施冰冰
高齡者為子孫規畫財富時,如何讓資產成為家族的祝福,都需要提早規畫,臺北大學高齡中心特別邀請富邦人壽富璇通訊處經理顏吉邦,分享跨世代的稅務傳承,說明高齡者面對晚年資產分配時,如何保障資產,也能順利傳承子孫。
閱讀更多
2025-01-24
劉韋德 律師
父母扶養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是在子女年幼時,更是需要父母的呵護照顧,但偏偏有些父母不盡職責,讓子女年幼時流離失所,而這種父母老了之後,卻常又要求子女奉養,甚至主張繼承,這樣在法律上是可以的嗎?
閱讀更多
2025-01-24
李易紓整理
5億高中生命案定讞!台中高分院二審認定,與賴男結婚的夏男,為圖私利與他假結婚,牽涉龐大財產利益,主觀惡性甚高,週四(1/23)駁回夏男上訴,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準公文書罪判刑1年6月定讞。而賴母放棄中國戶籍,發生公媳亂倫後遭法院判決失去入籍台灣的機會,兒子賴男過世後,她失去依親資格也沒有中國戶籍,等於是「兩岸人球」。律師表示,賴母提出婚姻無效告訴,台中地院一審仍在審理,賴生的兄弟姊妹也提出參加訴訟,但法官尚未做出裁定,賴母目前已向移民署提出聲請恢復國籍,仍在行政程序中。對於賴母沒資格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和身分證,賴姓阿公其他子女2023年5月曾發出聲明,對於賴母想靠輿論取得合法在台身分,他們以2300字還原三代間的家族恩怨情仇。(原文刊載於2023/5,更新時間為2025/1/24)
閱讀更多
2024-11-01
郭美懿
丈夫離世後,媳婦到底有沒有義務奉養公婆?日前有網友在FB社團發文表示,公公生前將可收租的房產過戶給3個女兒,另留了一間透天厝給原PO老公繼承。沒想到丈夫今年過世後,透天厝由她與2個未成年子女繼承,3名大姑竟以「繼承遺產就要扶養婆婆」為由,聯手要原PO簽署協議書,包括給婆婆孝親費、負擔日後生活醫療費、夫家人可住透天厝等,讓原PO傻眼崩潰。
閱讀更多
2024-09-12
李美蘭
無論多麼平等的關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一名引領和維持團隊凝聚力的角色,換句話說,如果團體裡沒有主導者,也無人積極整合、協調意見,時間一久,這個團體的組成就會不了了之。同時,團體中的成員若多採消極、不合群的態度,那麼該團體也不會持續太久。因此,唯有領導者和成員之間能相互配合,團體才能持續下去。
閱讀更多
2024-08-12
勞倫斯.克里寇夫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閱讀更多
1/ 12
第 1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