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教授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愛子女的父母看過來!希望在孩子過度關心外表、身心健康這些事上有所助益,應該做到3件事

tCol 2024-12-20

姜振宇

愛子女的父母看過來!希望在孩子過度關心外表、身心健康這些事上有所助益,應該做到3件事

如果父母希望在孩子過度關心外表和身心健康這些事上有所助益,應該做到三件事。

閱讀更多

服藥後發癢、起疹、紅腫…是身體在排毒?醫曝「藥物過敏」恐致命:出現6前兆先做1件事

tCol 2024-12-18

郭美懿

服藥後發癢、起疹、紅腫…是身體在排毒?醫曝「藥物過敏」恐致命:出現6前兆先做1件事

初次看診時,醫生常會問「有沒有對什麼藥物過敏?」究竟何謂「藥物過敏」會出現什麼症狀?嚴重嗎?

閱讀更多

中年後,聚餐場合有人用天真表情問我為什麼不找另一半!「妳很正常啊到底怎麼了?」讓我很尷尬

tCol 2024-12-13

金熹暻

中年後,聚餐場合有人用天真表情問我為什麼不找另一半!「妳很正常啊到底怎麼了?」讓我很尷尬

長期以來,所有制度與產業都把結婚、組建家庭視為完全成年的唯一方式,並且賦予這件事絕對的價值,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很難想像出新的生活方式。或許也正因如此,若有人不遵循這條單一路徑,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有某些缺陷或原因。剛開始寫這本書時,一位二十多歲的不婚女性對我說的話似乎就是出於這樣的猜測。她說她對於「獨自生活」到老感到好奇,如果能將其出版成書那就太好了。

閱讀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教會我的事:「1秒能做完的事,請花2秒鐘做」!醫學權威「健康減壓」這樣做

tCol 2024-12-12

小林弘幸

自律神經失調教會我的事:「1秒能做完的事,請花2秒鐘做」!醫學權威「健康減壓」這樣做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祟。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 教授 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狀況。

閱讀更多

彭冠宇專欄》暖科技下,與離世阿公的超時空重逢!美好回憶,是人生前進的力量

tCol 2024-12-12

彭冠宇

彭冠宇專欄》暖科技下,與離世阿公的超時空重逢!美好回憶,是人生前進的力量

轉涼的竹塹城,連續幾天趕著出差,睡眠極少,周六午後竟然在書房椅上打了個盹兒,我做了一個夢。夢中爸媽指著椅子上的一個長輩,我一瞧看傻了,是已經離開20多年的外公,大概仍是70來歲的模樣,還正疑惑這是怎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對面另外一張椅子出現了已經離開12年的阿公,也是70多歲很好看的樣子,連皮膚都感覺有美顏的效果。聽著父親喊聲:「爸!」再看著阿公回應,即便已經看到桌上有一台高端智能的投影機,我仍禁不住地淚流。都12年了,那慈祥看著我的神情,深切刻在我心版上未曾模糊。我在椅子上冷醒了,卻給這個科技暖了,真有一天能有這樣的科技實力,肯定療癒撫慰許多心靈。

閱讀更多

抗癌神器找到了?北醫教授:多虧菇蕈多醣體,讓扁桃腺癌消除,助我能繼續站在台上演講

tCol 2024-12-11

林暐鈞

抗癌神器找到了?北醫 教授 :多虧菇蕈多醣體,讓扁桃腺癌消除,助我能繼續站在台上演講

筌科生技於11/26在台北凱薩飯店,舉辦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新思維第四期講座,邀請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陳秀男 教授 、拉菲爾人本診所黃英家副院長、臺北醫學大學謝明哲 教授 、筌科生技董事長李鴻彬、臺北醫院劉明偉醫師共襄盛舉,分享知識、幫助眾人邁向美好熟齡生活。

閱讀更多

食安檢驗潛規則 消費者吃的是真實還是謊言?

tCol 2024-12-11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食安檢驗潛規則 消費者吃的是真實還是謊言?

越來越多的食品業者宣稱已自主進行食品安全性檢驗,報告公開於店頭或產品官網,但為什麼食安危機仍頻傳?尤其是長期補充的保健食品,當檢驗報告已成為品管的基本標配,為什麼消費者還是無辜踩到雷?業界宣稱的逐批檢驗,到底隱藏著哪些貓膩?專家來為您揭露保健食品不敢掀起的面紗。

閱讀更多

「去年MRI乾乾淨淨!」陳文茜曝長期用「1藥物」肺癌復發,轉移肝臟、骨盆腔…名醫:惡化機率增47%

tCol 2024-12-09

郭美懿整理

「去年MRI乾乾淨淨!」陳文茜曝長期用「1藥物」肺癌復發,轉移肝臟、骨盆腔…名醫:惡化機率增47%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罹癌後她積極抗癌,除在台灣進行手術與後續療程,也遠赴波士頓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本以為病情緩和,能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沒想到陳文茜卻在上週五(12/6)透露肺腺癌復發,且已轉移到肝臟及骨盆腔。而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陳文茜在美國的主治醫師提醒,長期服用類固醇恐產生罹癌的後遺症,建議她立即檢查。返台後,陳文茜前往台大癌醫正子中心,接受正子斷層造影確認癌細胞擴散程度,被告知肺腺癌復發,且肝臟3個腫瘤中,「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癌細胞擴散速度之快,連台大肺癌權威陳晉興都不敢相信,「去年9月,電腦斷層掃描還乾乾淨淨⋯⋯怎麼可能1年發展成這樣?」

閱讀更多

51歲「床的世界」總座陳俊傑跌倒辭世!爬樓梯失足竟顱內出血…醫示警「年輕人的頭更不耐摔」

tCol 2024-12-02

郭美懿

51歲「床的世界」總座陳俊傑跌倒辭世!爬樓梯失足竟顱內出血…醫示警「年輕人的頭更不耐摔」

床墊龍頭「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俊傑上週六(11/30)驚傳過世,享年51歲。據瞭解,陳俊傑是上週六爬樓梯時不慎失足摔倒,撞到頭部造成顱內出血,送醫後搶救無效。對此醫師示警,一般以為年輕人比較耐摔,但如果單純看頭部撞擊這件事,「年輕人的頭,比老人更不耐摔」,即使發生當下未出現明顯傷勢,也千萬別輕忽腦出血或腦創傷帶來的後續病變。

閱讀更多

現金、定存、銀行存款,長期最危險!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現金需求量,剩下投資這2個

tCol 2024-12-02

周冠男

現金、定存、銀行存款,長期最危險!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現金需求量,剩下投資這2個

理財是主動的,要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積極擬定支出計畫及投資目標與策略。理財規劃主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決定將資金配置在無風險資產及有風險資產的比例,並在合法範圍內,盡量將稅負降到最低。無風險資產包含現金、定存、銀行存款及美國國庫券,有風險資產包含有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即債券)、股票及房地產。債券有國內外長短期國家債券及公司債券,股票則有國內外公司的股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