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旋轉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84

50歲婦做家事肩痛難忍,誤以為五十肩,結果是鈣化性肌腱炎!自行服藥恐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tCol 2025-03-05

萬芳醫院新聞稿

50歲婦做家事肩痛難忍,誤以為五十肩,結果是鈣化性肌腱炎!自行服藥恐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一名50歲的許女士近日突然感到肩膀劇烈疼痛,稍微一動就痛,不僅嚴重影響日常活動,連睡眠品質也大受干擾,她原以為是罹患五十肩,嘗試自行服藥及熱敷,但症狀未見改善。為了尋求解方,她前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就診,經陳臆文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肩 旋轉 肌腱大範圍鈣化並伴隨急性發炎」,以超音波導引治療後,許女士的疼痛顯著緩解,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腫瘤控制率逾90%增存活率!中國附醫啟用質子治療中心:質子治療副作用小、助患者速恢復正常生活

tCol 2024-07-17

林暐鈞

腫瘤控制率逾90%增存活率!中國附醫啟用質子治療中心:質子治療副作用小、助患者速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最新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排名第一,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較111年上升2.2%,可見癌症的防治,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戰將!深耕質子治療服務將近20年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質子治療中心院長趙坤山表示,「質子治療是很有競爭力的!」他期盼這樣精準、副作用小的治療方式,能成為眾人,甚至宣揚國際遠離癌症的福音。

閱讀更多

4類熱傷害「中暑、熱衰竭」最危險!出現6狀況是「身體缺水」警訊,3方法快速散熱:吃冰沒用

tCol 2024-07-16

郭美懿

4類熱傷害「中暑、熱衰竭」最危險!出現6狀況是「身體缺水」警訊,3方法快速散熱:吃冰沒用

夏季持續高溫讓大家叫苦連天,甚至出現許多受到「熱傷害」的病人,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截至14日為止,短短2週就有629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已經超過去年同月份(887人)的7成。醫師提醒,療熱傷害最重要是「三快」—快速發現,快速降溫,快速就醫;平日要多補水來預防。不過對慢性腎臟病及洗腎的病友來說,水分補充要特別小心,建議一般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喝1500到2000 c.c.,若大量流汗時可在水中添加少許鹽,或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體內的電解質。

閱讀更多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tCol 2024-07-05

NOW健康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眩暈耳鳴在日常生活中不算少見,引發的成因也不盡相同,多數是因為內耳掌管平衡感和方向的前庭系統出現問題導致,但少數原因可能和腦部有關,如果出現單邊肢體麻痺、臉歪嘴斜、口齒不清等特定症狀,則應立即就醫診治。

閱讀更多

60歲,是旅行、學習好時候!即使第一次去地球另一端陌生城市,也能獲得各種感性體驗,太棒了

tCol 2024-07-02

黑川伊保子

60歲,是旅行、學習好時候!即使第一次去地球另一端陌生城市,也能獲得各種感性體驗,太棒了

許多學舞蹈或芭蕾的熟齡世代,經常煩惱於「不像年輕人立刻把舞步記住」。尤其是孩子們熟記舞步的速度飛快,差距總令人瞠乎其後。其實,記憶舞步的關鍵是小腦要擁有打包「一連串動作」的豐富資源。用外語來說的話,相當於片語。舉例來說,跳華爾滋時有「自然 旋轉 ∼右 旋轉 ∼半閉式舞姿∼迂迴步∼追步」一連串的動作,不過跳了四十四年,我可以不假思索,用打開門一般的自然動作,完成整套舞步。這就是小腦的套裝化。

閱讀更多

走久髖關節「痛到叫出聲」!別以為忍過就好,當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哪些症狀、如何治?台大骨科醫解析

tCol 2024-06-23

黃秀美

走久髖關節「痛到叫出聲」!別以為忍過就好,當心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哪些症狀、如何治?台大骨科醫解析

這陣子,髖關節酸痛突然變成好熱門的健康話題,從蕭亞軒(44歲)、郁方(52歲)、盧秀燕(62歲)到李艷秋(66歲),都透露自己為髖關節酸痛所苦。也就是說:這波髖關節酸痛熱潮,從女明星,橫跨到勤走基層的女市長、熱愛運動的資深媒體人,年齡從40多歲到60多歲都囊括在內。

閱讀更多

肩膀卡卡手抬不起來是50肩?醫曝肩夾擠症候群也如此

tCol 2024-05-03

NOW健康

肩膀卡卡手抬不起來是50肩?醫曝肩夾擠症候群也如此

當感覺肩膀卡卡的、活動度降低時,許多人會想到的就是50肩,但實際上不只是50肩會造成肩膀活動度低。專業醫師建議,若發現肩膀活動時有卡卡聲,且活動度受限而且感覺疼痛,建議至骨科或復健科,透過專業的理學或超音波檢查,才能辨別是簡單的肌腱發炎或是較為嚴重的肌腱撕裂傷。

閱讀更多

搖不停?頭暈、耳鳴、不平衡…這3族群易出現「地震症候群」!中醫3穴道助安心寧神、撫平焦慮

tCol 2024-04-23

郭美懿

搖不停?頭暈、耳鳴、不平衡…這3族群易出現「地震症候群」!中醫3穴道助安心寧神、撫平焦慮

花蓮4/3發生規模7.2強震,強度僅次於921大地震,連日以來餘震不斷,4月23日在不到12小時內發生上百次地震,其中包含兩次芮氏規模6以上的全台有感地震。地震連夜搖不停,讓許多民眾輾轉難眠,甚至明明沒有地震,仍覺得頭暈、平衡困難。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女性、高齡者以及住在高樓層者,最容易出現「地震症候群」,這是一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若症狀嚴重要影響生活,應尋求專業協助。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則分享,民眾可以透過中醫穴位按摩,幫助自己安心寧神。

閱讀更多

心悸、胸悶、睡不好…「中醫1穴位」緩解!日常防心血管疾病,晚間「這時段」按壓最有效

tCol 2024-04-02

郭美懿整理

心悸、胸悶、睡不好…「中醫1穴位」緩解!日常防心血管疾病,晚間「這時段」按壓最有效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常常造成作息、飲食不規律,因此身體可能會出現心悸、胸悶、胃脹、失眠等問題。花蓮慈院中醫部醫師林尚緯表示,中醫有句話叫做「內關心胸胃」,說的就是可以透過內關穴來調養心胸胃不適的困擾。

閱讀更多

50後,教導孩子們以事實查核的方式思考!重點不在於想法正確,而是培養能力去思考不同觀點

tCol 2024-03-05

亞當.格蘭特

50後,教導孩子們以事實查核的方式思考!重點不在於想法正確,而是培養能力去思考不同觀點

十年前,假如你告訴艾琳.麥卡錫(Erin McCarthy)說,她會成為一名教師,她會捧腹大笑。當她從大學畢業時,她最不想做的就是教書了。她對歷史深深著迷,但是覺得社會學課程無聊死了。但艾琳想找到方法,替被自己忽視的部分以及被自己遺忘的事注入新生命,於是她開始去博物館工作。

閱讀更多

1/ 9